辛克莱·刘易斯小说的文化叙事研究 ——以《大街》等四部小说为例
发布时间:2021-11-19 20:59
1930年,辛克莱·刘易斯成为了美国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他的获奖标志着美国不但作为经济强国,也作为一个文学强国大踏步地走向世界,实现了爱默生将近一个世纪以前所提出的文化独立的希望。在《大街》等小说中,刘易斯对1920年代的美国传统文化进行了最有力的批判,其批判揭示是如此深刻透彻,以至于作品中的书名“大街”和“巴比特”作为词条被编进了英语词典,成为了美国民族文化意识的一部分。一个民族的强大,是与其文化发展特征密不可分的,美国也不例外。本论文正是从这样的思考出发,选择刘易斯小说文化叙事的角度,以揭示刘易斯小说所呈现的美国民族文化的特征。本文认为,刘易斯通过对长期浸润其中的文化的深刻体验、精细观察和理性的思考,对其中感受最深的“集理想主义和实用主义于一体”的民族文化特征所呈现的生活方式进行了叙事。由于它所叙述的反叛的文化叙事与整个民族的文化特征及20年代特殊的文化历史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生动、真实地反映了这一特殊时期民族文化共享的意义、信仰与价值,因此,其所体现的观点获得了广泛的认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包括绪论、正文和结语。正文部分共有五章。第一章对文化叙事、刘易斯小说文化叙事所涉及...
【文章来源】:北京语言大学北京市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219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刘易斯研究的重要意义
第二节 刘易斯《大街》等四部小说的研究现状
第三节 本文的研究内容、方法和目的
第一章 刘易斯小说文化叙事的历史语境
第一节 什么是文化叙事
第二节 上世纪20年代的美国文化思潮
第三节 刘易斯小说反叛的文化叙事情结
第四节 “集理想主义与实用主义于一体”的矛盾文化特征
第二章 刘易斯小说反叛的文化叙事特征及其多元化叙事策略
第一节 反叛的文化叙事特征
第二节 《大街》的异质化叙事策略
第三节 《巴比特》的肖像化叙事策略
第四节 《阿罗史密斯》的解辖域化叙事策略
第五节 《埃尔默·甘特利》的自主化叙事策略
第三章 刘易斯小说中主要人物所表现出的文化特征
第一节 卡萝尔的实用-理想主义
第二节 巴比特的理想-实用主义
第三节 阿罗史密斯的科学-理想主义
第四节 埃尔默的物欲-实用主义
第四章 刘易斯小说中社会群体的文化特征
第一节 偏狭与实利的乡镇社会
第二节 标准与赢利的商业社会
第三节 科学与名利的医学社会
第四节 信仰与商业的宗教社会
第五章 刘易斯小说中隐含作者的叙事伦理
第一节 乡镇社会的叙事伦理
第二节 商业社会的叙事伦理
第三节 医学社会的叙事伦理
第四节 宗教社会的叙事伦理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从超验主义走向个人主义——爱默生对美国文化的影响[J]. 刘宽红. 江淮论坛. 2006(03)
[2]文化资本、文化产品与文化制度——布迪厄之后的文化资本理论[J]. 薛晓源,曹荣湘.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04(01)
[3]论消费文化与生活方式的关系[J]. 李彦和. 消费经济. 2003(04)
博士论文
[1]文化资本论[D]. 李沛新.中央民族大学 2006
[2]实用主义与实践唯物主义[D]. 徐积平.苏州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505855
【文章来源】:北京语言大学北京市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219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刘易斯研究的重要意义
第二节 刘易斯《大街》等四部小说的研究现状
第三节 本文的研究内容、方法和目的
第一章 刘易斯小说文化叙事的历史语境
第一节 什么是文化叙事
第二节 上世纪20年代的美国文化思潮
第三节 刘易斯小说反叛的文化叙事情结
第四节 “集理想主义与实用主义于一体”的矛盾文化特征
第二章 刘易斯小说反叛的文化叙事特征及其多元化叙事策略
第一节 反叛的文化叙事特征
第二节 《大街》的异质化叙事策略
第三节 《巴比特》的肖像化叙事策略
第四节 《阿罗史密斯》的解辖域化叙事策略
第五节 《埃尔默·甘特利》的自主化叙事策略
第三章 刘易斯小说中主要人物所表现出的文化特征
第一节 卡萝尔的实用-理想主义
第二节 巴比特的理想-实用主义
第三节 阿罗史密斯的科学-理想主义
第四节 埃尔默的物欲-实用主义
第四章 刘易斯小说中社会群体的文化特征
第一节 偏狭与实利的乡镇社会
第二节 标准与赢利的商业社会
第三节 科学与名利的医学社会
第四节 信仰与商业的宗教社会
第五章 刘易斯小说中隐含作者的叙事伦理
第一节 乡镇社会的叙事伦理
第二节 商业社会的叙事伦理
第三节 医学社会的叙事伦理
第四节 宗教社会的叙事伦理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从超验主义走向个人主义——爱默生对美国文化的影响[J]. 刘宽红. 江淮论坛. 2006(03)
[2]文化资本、文化产品与文化制度——布迪厄之后的文化资本理论[J]. 薛晓源,曹荣湘.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04(01)
[3]论消费文化与生活方式的关系[J]. 李彦和. 消费经济. 2003(04)
博士论文
[1]文化资本论[D]. 李沛新.中央民族大学 2006
[2]实用主义与实践唯物主义[D]. 徐积平.苏州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50585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35058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