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恩美与卡勒德·胡塞尼小说中身份意识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22-02-20 09:09
全球化浪潮使世界各国之间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频繁交流,催生了人口的全球性流动。人的自主性增强,不仅可以选择变更国籍,还可以自由选择信仰和价值观念。身份不再是一个静态的标识,而是一个动态的、建构的过程。美国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在研究其文学的发展进程中,族裔文学的边缘性特色正随着全球视野、后殖民语境的兴盛日益改变。自从特朗普当政以来,被视为文化熔炉、自由圣地的美国,却推行了一系列限制移民的高压政策。因此,对美国族裔作家创作中的身份寻求意识比较研究又重新焕发了生机活力。本文选取华裔和阿富汗裔两位移民作家谭恩美和卡勒德·胡塞尼进行平行研究。通过分析他们自身因移民所导致文化身份危机,比较其文学创作中对身份叙述的异同,以此启示所有跨文化作家如何平衡身份危机。第一部分主要分析身份危机对谭恩美和卡勒德·胡塞尼文学创作的正反两方面影响。首先通过释义何为“身份”,指明二人身份危机的来源。其次是进一步深入探讨身份危机对二者人生及文学的影响:一方面美国在移民政策对中国和阿富汗的限制导致了文化身份认同和表现危机,另一方面,正是由于身份危机成为二者文学创作的内驱力,使其在重构身份叙述时更具活力。第二部分以文本...
【文章来源】:辽宁大学辽宁省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5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0.1 研究的缘由和意义
0.2 研究现状
0.3 研究创新点和方法
1 谭恩美与胡塞尼的身份危机
1.1 释义“身份”及其危机
1.2 身份危机的负面效应
1.2.1 美国文化边缘人
1.2.2 原民族文化的失忆人
1.3 身份危机的内驱力量
2 谭恩美和胡塞尼对身份叙述的相同点
2.1 运用族裔自传性叙事
2.1.1 华裔女性的成长与认同
2.1.2 阿富汗人的真实面貌
2.2 塑造重写身份的人物
2.2.1 华裔母女们:从被叙述到抗争
2.2.2 阿富汗移民:从逃离到回归
2.3 沿袭原民族文化身份
2.3.1 对中国传统文化和意象的改造
2.3.2 对阿富汗传统文化的引用
3 谭恩美和胡塞尼对身份叙述的不同点
3.1 谭恩美:为华人移民发声
3.1.1 语体:融入中式英文
3.1.2 创作题材:关注华人生活
3.2 胡塞尼:关注弱势群体
3.2.1 语体:标准纯正英语
3.2.2 创作题材:聚焦于弱势群体
4 文学的身份意识选题对跨文化研究的启示
4.1 正视双重文化身份
4.2 唤起人类爱的集体无意识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元杂剧大团圆结局与民族文化交融[J]. 云峰. 民族文学研究. 2018(03)
[2]谭恩美小说中的中式英语及其中国文化[J]. 王少娣. 外国语文研究. 2018(02)
[3]身份认同与文学的政治[J]. 陈永国.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6)
[4]“想象的共同体”:美国华裔文学中的中国传统文化建构[J]. 弥沙. 学术交流. 2016(11)
[5]“和”:谭恩美长篇小说伦理思想的核心[J]. 邹建军. 外国文学研究. 2008(05)
[6]文化身份的探寻与建构——从水仙花、黄玉雪、汤亭亭到谭恩美[J]. 刘熠. 西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02)
[7]阿富汗现当代文学一瞥[J]. 穆宏燕. 外国文学动态. 2004(06)
[8]“他者”的存在和“身份”的追寻——美国华文文学的一种解读[J]. 刘俊.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 2003(05)
[9]华裔作家在美国文坛的地位及归类[J]. 林涧,戴从容.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05)
[10]饮食文化上的“他者”——当代华裔美国女作家的东方主义色彩[J]. 陈爱敏. 当代外国文学. 2003(03)
本文编号:3634723
【文章来源】:辽宁大学辽宁省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5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0.1 研究的缘由和意义
0.2 研究现状
0.3 研究创新点和方法
1 谭恩美与胡塞尼的身份危机
1.1 释义“身份”及其危机
1.2 身份危机的负面效应
1.2.1 美国文化边缘人
1.2.2 原民族文化的失忆人
1.3 身份危机的内驱力量
2 谭恩美和胡塞尼对身份叙述的相同点
2.1 运用族裔自传性叙事
2.1.1 华裔女性的成长与认同
2.1.2 阿富汗人的真实面貌
2.2 塑造重写身份的人物
2.2.1 华裔母女们:从被叙述到抗争
2.2.2 阿富汗移民:从逃离到回归
2.3 沿袭原民族文化身份
2.3.1 对中国传统文化和意象的改造
2.3.2 对阿富汗传统文化的引用
3 谭恩美和胡塞尼对身份叙述的不同点
3.1 谭恩美:为华人移民发声
3.1.1 语体:融入中式英文
3.1.2 创作题材:关注华人生活
3.2 胡塞尼:关注弱势群体
3.2.1 语体:标准纯正英语
3.2.2 创作题材:聚焦于弱势群体
4 文学的身份意识选题对跨文化研究的启示
4.1 正视双重文化身份
4.2 唤起人类爱的集体无意识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元杂剧大团圆结局与民族文化交融[J]. 云峰. 民族文学研究. 2018(03)
[2]谭恩美小说中的中式英语及其中国文化[J]. 王少娣. 外国语文研究. 2018(02)
[3]身份认同与文学的政治[J]. 陈永国.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6)
[4]“想象的共同体”:美国华裔文学中的中国传统文化建构[J]. 弥沙. 学术交流. 2016(11)
[5]“和”:谭恩美长篇小说伦理思想的核心[J]. 邹建军. 外国文学研究. 2008(05)
[6]文化身份的探寻与建构——从水仙花、黄玉雪、汤亭亭到谭恩美[J]. 刘熠. 西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02)
[7]阿富汗现当代文学一瞥[J]. 穆宏燕. 外国文学动态. 2004(06)
[8]“他者”的存在和“身份”的追寻——美国华文文学的一种解读[J]. 刘俊.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 2003(05)
[9]华裔作家在美国文坛的地位及归类[J]. 林涧,戴从容.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05)
[10]饮食文化上的“他者”——当代华裔美国女作家的东方主义色彩[J]. 陈爱敏. 当代外国文学. 2003(03)
本文编号:36347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36347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