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现代文学论文 >

《布鲁克林的荒唐事》中的乌托邦想象

发布时间:2022-02-20 19:19
  当代美国作家保罗·奥斯特的小说《布鲁克林的荒唐事》刻画了21世纪初生活在纽约布鲁克林等地的小人物群像,探讨了他们如何经受当代西方商品文化、资本权力的摧残,陷入精神困境的问题,分析了这些背负创伤的普通人如何怀着乌托邦想象,努力在布鲁克林社区走出阴影、开始新生活,从而诗意地栖居在这个满目疮痍的当代世界的人生经历。德国著名哲学家恩斯特·布洛赫从“突破现实”、“希望图景”和“人道主义”三个方面来建构对现实的乌托邦想象。本文以布洛赫的理论为框架,以《布鲁克林的荒唐事》为研究对象,讨论小说中异化的小人物如何在当代资本主义政治、经济、文化制度压迫下,试图建构乌托邦想象体系的可能性,从意识层面,心理层面和社会层面三重机制来分析这些小人物如何谋求个体发展,探寻精神世界和美好生活,研究他们如何在混乱的当代世界重拾信仰和理解。论文第一章是引言部分,主要介绍该小说作者保罗·奥斯特的生平和他的作品也就是本论文的研究对象《布鲁克林的荒唐事》,梳理关于该小说的国内外研究现状,阐述论文的理论框架和研究意义。第二章讨论苦难压迫下的个体对乌托邦想象的冲动。当代资本主义制度造成城市个体的物化和异化,小说主要人物纳森、汤姆和... 

【文章来源】:中国矿业大学江苏省211工程院校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Acknowledgements
致谢
Abstract
摘要
Chapter1 Introduction
    1.1 Paul Auster and The Brooklyn Follies
    1.2 Literature Review
    1.3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Thesis
Chapter 2 Breakthroughs in the reality: The Utopian Impulse of OppressedIndividuals
    2.1 The Suffering Experience of Urban Individuals
    2.2 Alienation, Loneliness and Abnormality
    2.3 The Utopian Impulse of Oppressed Individuals
Chapter 3 A Vista of Hope: Returning to the Love of Healing of SpiritualUtopian Imagination
    3.1 Writing and Reading: Regaining Happiness and Memory
    3.2 Beautiful Perfect Mother: Rebuilding Faith in Humanity
    3.3 Hotel Existence: Inspiring Hope for the Future
Chapter 4 Humanitarianism: Nathan’s Pursuit for the Utopian Imagination ofan Ideal Society
    4.1 Death and Rebirth: Understanding the Meaning of Life
    4.2 Anti-violence: Defending Justice and Kindness
    4.3 Brooklyn Communities: Reconstructing the Happiness of Freedom Kingdom.
Chapter 5 Conclusion
Bibliography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转身中的保罗·奥斯特城市景观书写嬗变[J]. 张媛.  外语教学. 2016(03)
[2]布鲁克林的疗伤功能——《布鲁克林的荒唐事》中的创伤复原[J]. 薛玉凤.  外文研究. 2015(03)
[3]乌托邦想象:第一部现代希伯来小说《锡安之恋》[J]. 钟志清.  国外文学. 2015(03)
[4]找寻诗意栖居之地——《布鲁克林的荒唐事》中的“地方”诗学[J]. 朴玉.  外国文学. 2014(05)
[5]身体体验与城市印象的空间性研究[J]. 董琦琦.  外国文学. 2013(06)
[6]关于后“9·11”文学研究的几点思考[J]. 杨金才.  外国文学动态. 2013(03)
[7]论保罗·奥斯特创作的影响因素[J]. 高莉敏.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05)
[8]文学的边界——福柯的文学“凝视”及其转折[J]. 张中.  法国研究. 2011(04)
[9]保罗·奥斯特:镜像游戏[J]. 邱华栋.  小说界. 2009(05)
[10]阿斯图里亚斯文学奖得主保罗·奥斯特[J]. 姜小卫.  外国文学动态. 2006(05)

博士论文
[1]理想与现实—乌托邦与反乌托邦作品中人性的揭示[D]. 顾韶阳.上海外国语大学 2009
[2]布洛赫乌托邦哲学思想研究[D]. 周惠杰.黑龙江大学 2008
[3]詹姆逊与乌托邦理论建构[D]. 张伟.北京语言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现代性视域下布洛赫乌托邦精神研究[D]. 姚思雨.西安工业大学 2016
[2]保罗·奥斯特《布鲁克林荒唐事》中的困境与救赎[D]. 周重阳.河南大学 2015
[3]论保罗·奥斯特小说中的死亡主题[D]. 谢云云.暨南大学 2013
[4]偶然世界的艺术[D]. 韩诗颖.复旦大学 2014
[5]福柯的生存美学及当代意义[D]. 崔璨.黑龙江大学 2012
[6]论保罗·奥斯特小说中的“追寻者”[D]. 黎丽.河北师范大学 2011
[7]论福柯生存美学的主体性原则[D]. 关婷.华东师范大学 2010
[8]主体的放逐:福柯文学思想研究[D]. 孙佳兵.四川师范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6356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36356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65e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