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地域文化对迟子建文学作品的渗透
本文关键词:黑龙江地域文化对迟子建文学作品的渗透,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黑龙江位于中国的最北最东,是中国的特殊边缘地带,这里不仅有着丰富的物产,更重要的是,这里孕育着个性鲜明的地域文明。迟子建作为黑土地孕育出的文学精灵,她用真实细腻的笔触书写着北国自然的壮阔魅力,抒发着温暖真挚的地域情怀。迟子建的文学创作是以这片黑土地为根基的,她的每一部文学作品都散发着浓郁的黑龙江地域文化的气息。在挖掘黑龙江地域文化内涵的基础上,研究黑龙江地域文化对迟子建文学作品的参渗,从而发掘其文学作品所表达出的地域精神和人文情怀,进一步升华地域文化与文学作品的关系。
【作者单位】: 佳木斯大学人文学院;
【关键词】: 黑龙江 地域文化 迟子建 文学参渗
【分类号】:I207.42
【正文快照】: 一、黑龙江地域文化的内涵(一)自然环境孕育独特个性。在黑龙江的版图上有着巍峨的群山,广袤的林海,辽阔的平原,有着人均占有资源相对丰富的自然资源。在“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严寒冰雪的锤炼下,黑龙江孕育着有异于中原文明的地域文化。在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生态环境的交互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春林 ,范晓琴;迟子建的年轻时期——读迟子建的《树下》[J];新闻出版交流;2002年04期
2 刘延红;在理性与疯癫之间——读迟子建《疯人院的小磨盘》[J];当代文坛;2002年05期
3 安菲;走向深沉:迟子建近期创作的变化[J];理论观察;2005年03期
4 石立干;;论迟子建人格对其文格的制约[J];小说评论;2005年06期
5 苏童;关于迟子建[J];当代作家评论;2005年01期
6 宋秋云;;一种温暖的记忆——读《迟子建影记》[J];济宁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1期
7 宋秋云;;迟子建印象:一种温暖的记忆——读《迟子建影记》[J];名作欣赏;2006年06期
8 管怀国;;温情底下的冷峻和厚重——理解迟子建近作的一种视角[J];小说评论;2006年02期
9 袁炳发;;迟子建——一个真正的舞者[J];大舞台;2008年04期
10 关圣力;;质朴出神的叙事——读迟子建《布基兰小站的腊八夜》[J];文艺理论与批评;2008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杜家和;;翩翩《福翩翩》——迟子建《福翩翩》叙事分析[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册)[C];2010年
2 金钢;;论萧红与迟子建的乡土追忆[A];龙江春秋——黑水文化论集之六[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李东泽 王雪帆;对话迟子建:我只是对自己有所期待[N];大庆日报;2011年
2 本报记者 舒晋瑜;迟子建:情怀才是一个人的本真[N];中华读书报;2013年
3 顾艳;读迟子建《假如鱼也生有翅膀》[N];文艺报;2004年
4 汪政;迟子建:站在世界边缘温暖地信仰着[N];中国图书商报;2008年
5 付艳霞;典型的迟子建式美学范本[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贾大雷;迟子建:写作的日子最美好[N];哈尔滨日报;2011年
7 翟业军;迟子建创作局限论[N];文学报;2011年
8 本报记者 舒晋瑜;迟子建:童年经验让我受用一生[N];中华读书报;2011年
9 郭淑梅;迟子建,文学的区域文化创新品牌[N];黑龙江日报;2011年
10 特约记者 河西;迟子建:黑土地上短歌行[N];21世纪经济报道;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于晓燕;迟子建论[D];曲阜师范大学;2008年
2 王亚;论迟子建散文的艺术特质[D];首都师范大学;2013年
3 缪慧;在历史与现实之间[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贾如;萧红和迟子建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5 熊林惠;写作在“别处”:论萧红、迟子建的创作[D];苏州大学;2007年
6 安菲;寻找精神与生命的家园[D];黑龙江大学;2007年
7 赵建建;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历史性[D];山东理工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黑龙江地域文化对迟子建文学作品的渗透,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187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4187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