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现代文学论文 >

《荒村》的反田园主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08 15:00

  本文关键词:《荒村》的反田园主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奥利弗·哥德史密斯是英国十八世纪著名诗人,其文学成就涵盖了散文、戏剧、诗歌等多个领域。他的文章思路清晰,叙事灵活,用词讲究。不论何种体裁的文学创作,诗人均秉持嘻笑怒骂的写作风格,藉以讽刺时弊,诗歌《荒村》则更是如此。《荒村》的创作初衷即是为了反映当时英国乡村农牧人口大幅度减少的状况,虽未正面提及原因,诗歌却影射了圈地运动和工业革命的负面效应。与此同时,该诗还揭露了当时社会普遍存在的严重贫富不均以及上层社会的物质主义和商业主义倾向。可以说,《荒村》是一首披着田园风格外衣的反田园诗。在《荒村》中,无论是乡村的自然风景、村落机制还是乡村人的精神状态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呈现出明显的反田园特征,因此,本论文将通过自然、社会、精神这三个层面对《荒村》进行反田园主题研究。该论文主要通过文本细读的方法对诗歌主题进行研究,全文共分为三部分:前言,主体和结论。第一部分是前言,介绍了《荒村》的主要内容,反田园的性质特征,以及该诗的国内外研究状况,论证了该主题的可挖掘性,并阐明了本论文的研究动机,研究问题以及所采用的研究方法。第二部分是论文的主体部分,分为三章来探讨《荒村》的反田园主题。第一章分析了传统乡村田园风情的消失。英国乡村田园景观的改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英国乡间自然风光的褪去,二是英国传统农村人与自然的失和。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圈地运动造成的结果,圈地运动的开展导致村舍被毁,田地吞并,小型村落毁于一旦,取而代之的是大型牧场和私家宅邸,传统田园风光消失殆尽。再者,小农耕地的丧失引发村民纷纷逃离乡下,而工业发展对廉价劳动力的需求更是促进了农村人口的迁移。双重因素共同导致了传统乡村社区结构的消亡,也即第二章的内容,该章节主要论述了两个方面,一是英国乡村农牧人口的减少,二是连根拔起的生活方式和日趋下降的生活状况。无论是留守乡村,还是逃亡城镇,无论是受雇于乡间大地主还是城市资本家,乡村农民永远处于被剥削的地位,过着艰辛窘迫的生活。第三章探讨了乡村人的精神困境,同样从两个方面进行研究,分别是乡村传统道德的丧失和乡村人的精神流浪。失去了赖以生存的乡村家园,传统的生活方式也被迫改变,乡村人的内心精神因此而遭受重创;同时,城市的物质主义和消费主义更是严重侵蚀着英国乡村的传统道德。论文最后是结语部分,对第二部分的反田园主题进行总结,并指出乡村人的生存境遇和精神状况都面临严重危机的原因。可以看出,三个反田园主题由浅入深,环环相扣,三个方面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影响。英国统治阶级对农村自然资源的利益性改造引起乡下居民生活环境的恶化,也即影响到英国乡村的社会层面;而不利的社会处境下对自身生存状态的忧虑又渗透到村民们的精神层面,导致乡村传统道德的遗失和村民们灵魂的漂泊无依。诗人通过对圈地运动和工业革命共同影响下的英国落魄乡村的反田园描绘,反衬出传统田园生活的宁静与美好。由此可见,回归简单自足的生活方式和纯真质朴的内心状态才是诗人最终的田园诉求。
【关键词】:《荒村》 反田园主题 乡村社会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I561.072
【目录】:
  • Acknowledgements4-5
  • 摘要5-7
  • Abstract7-10
  • Introduction10-18
  • 0.1 Introduction to Oliver Goldsmith and The Deserted Village10-11
  • 0.2 Literature Review11-14
  • 0.3 Anti-Pastoral and its Feasibility in The Deserted Village14-15
  • 0.4 Research Motivation, Questions, Methodology and Significance15-18
  • Chapter I Disappearance of Traditional Pastoral Landscape18-28
  • 1.1 Fading of Rural Scenery18-22
  • 1.2 Break-up of the Harmony between Human and Nature22-28
  • Chapter II Demise of Traditional Rural Society28-40
  • 2.1 Depopulation of the Countryside28-33
  • 2.2 The Uprooted Way of Living33-40
  • Chapter III Spiritual Plight of the Villagers40-52
  • 3.1 Departure of the Rural Virtues40-45
  • 3.2 Wandering Soul45-52
  • Conclusion52-54
  • Works Cited54-58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58-5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军;;乡村的另一种解读——也评于兰的《乡村物语》[J];当代小说(下半月);2007年12期

2 许祥德;;走过一片土地[J];诗刊;1990年03期

3 袁俊宏;;水果……(外二首)[J];诗刊;2003年07期

4 老土;;“新乡村人”的幸福生活[J];黄金时代;2005年08期

5 陈强;;沦为城里人[J];晚报文萃;2007年02期

6 耳环;;关注乡村妇女的生存现状(创作谈)[J];星火;2014年02期

7 ;思想碎片[J];读者(原创版);2005年05期

8 余继聪;;乡村准备[J];海燕;2007年07期

9 贺仲明;;回归生活 回归故事——读蔚然的小说[J];西湖;2005年11期

10 熊家良;小城:在传统乡村与现代都市之间[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年04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本报记者 刘军;乡村人可领“环保工资”[N];光明日报;2010年

2 狄力;大地中央的歌吟[N];中国艺术报;2012年

3 驻站记者 邱静;路,承载着乡村人的希望[N];赤峰日报;2007年

4 吕峥;市场上销售的狗肉 100%未检疫[N];中国畜牧兽医报;2013年

5 记者 邵佩玲 胡国洪;春节传统习俗能否农村包围城市?[N];金华日报;2011年

6 本报记者 任明华;引导有方,冷食才能村里俏[N];中国食品报;2012年

7 张贤超;行走在低处[N];农民日报;2012年

8 耿银平;那些纯朴的品格不该成为远去的背影[N];工人日报;2011年

9 陈世高;农村妇女告别“女红”[N];中国改革报;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佳佳;《荒村》的反田园主题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6年

2 马翠勤;暗疾·挣扎·追寻[D];河南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荒村》的反田园主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328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4328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0a4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