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从文乡土小说文学命运的嬗变——兼对乡土文学走向世界的反思
本文关键词:沈从文乡土小说文学命运的嬗变——兼对乡土文学走向世界的反思,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乡土文学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分支,沈从文乡土小说是典型的一类,其创作因意识形态几度沉浮,却在西方得到高度认可与传播,继而引发国内重读。中国乡土文学要走向世界,必须树立民族自信,持宽容与理性心态,挖掘乡土文学的民族性与世界性意义。乡土文学海外传播虽有先天局限性,但中国乡土文学的民族性仍需重视与保留,这既是客观审美需求,也有利于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尤其随着文化交流的深入和传播方式的多样化,民族差异性正可以彰显乡土文学的价值。
【作者单位】: 南京晓庄学院;
【关键词】: 沈从文 乡土文学 民族性 民族文学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6BYY08)
【分类号】:I207.42
【正文快照】: 一、乡土文学的定义 早在1894年,赫姆林·加兰(HamlinnGarland)指出,乡土小说的普遍特征与生命源泉在于“地方色彩”[1]64,72-73。王德威认为,乡土小说的特征在于它对于乡野人物、地方风俗、俚俗言语、节日传统、礼仪风俗等等的记述,这些特征构成所谓地方色彩的效果[2]27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桂友;;寻找“丈夫”——沈从文《丈夫》赏析[J];名作欣赏;2007年11期
2 马学永;;焦虑中的乡下人——论沈从文的“乡下人”立场[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3 向宏业;《沈从文研究论文集》序言[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年02期
4 金介甫,符家钦;应该怎样认识沈从文[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年Z1期
5 吴东胜;生命即美——试论沈从文的生命学说[J];南京社会科学;1991年06期
6 杨瑞仁;从“生命”信仰谈到美的抽象——沈从文作品阅读扎记二则[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年Z1期
7 邱文清;沈从文作品中的“傩祭”现象初探[J];福建论坛(文史哲版);1998年01期
8 张文革;;从沈从文《人生五味瓶》解析现今人生情感[J];短篇小说(原创版);2013年10期
9 姜洋;;浅谈沈从文《萧萧》的叙事策略[J];青年文学家;2013年16期
10 段友国;;沈从文笔下水手形象的塑造原因研究[J];短篇小说(原创版);2013年26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实习记者 张骏骅 记者 李鹏;《沈从文作品全集》将首次面世[N];中华读书报;2002年
2 王翠艳;沈从文的意义[N];中华读书报;2004年
3 周南焱;个体对历史和命运的自觉承担[N];北京日报;2014年
4 阮飞宇 公司职员;“照我思索,,可认识人”[N];深圳商报;2000年
5 向成国;生命神性与文化生命诗学的建构[N];文艺报;2002年
6 本报首席记者 吴越;他提供了文学史另一种写法[N];文汇报;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艺;论沈从文作品的音乐性[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2 邓士伟;论沈从文作品里的风俗世界[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3 庄鸿文;沈从文与卢梭—一种美学观念上的沟通[D];厦门大学;2006年
4 闫文杰;沈从文作品的古典和谐美[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5 曹丽芳;徘徊在都市和乡村间的边缘人[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6 郝若萍;沈从文新诗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7 尹君;论沈从文作品中的生态意识[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8 陶瑛;生态视域下的沈从文作品研究[D];牡丹江师范学院;2015年
9 鄢鸣;沈从文作品狂欢化研究[D];扬州大学;2008年
10 滕虹;论沈从文作品的地域性[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沈从文乡土小说文学命运的嬗变——兼对乡土文学走向世界的反思,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339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4339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