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现代文学论文 >

“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解——论宋玉在赋体文学形成中的地位

发布时间:2017-06-11 16:11

  本文关键词:“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解——论宋玉在赋体文学形成中的地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司马迁所谓"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准确地评价出宋玉在赋体文学形成中的地位和作用。宋玉赋和汉赋在结构方面具有三个特征,即有"序"文,"对话先抑后扬,后来者居上"以及"相同题材重复写作"。宋玉创造出真正可称为"赋"的这种文学体裁,他是赋体文学创作的第一人,他的"赋"作,对汉赋的形成,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
【作者单位】: 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关键词】宋玉 赋体结构 赋史地位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6BZS035)
【分类号】:I207.22
【正文快照】: 一司马迁在《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说:“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1]1906-1907这是现存纸质史籍中最早关于宋玉及其从事创作的记述。其中“好辞而以赋见称”,这句话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双莹;;赋体文学的起源与流变[J];考试与招生;2013年02期

2 侯立兵,刘梦初;赋体文学分类的历史考察[J];广西社会科学;2004年01期

3 张丽杰;;关于赋体文学起源问题的思考[J];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4 李小平;;赋体文学与作者自称“子”[J];写作;2010年13期

5 刘涛;;20世纪中国古代赋体文学研究之进程述论[J];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2年03期

6 刘涛;;20世纪中国赋体文学研究之进程述论[J];唐山学院学报;2013年01期

7 康学伟;简论中国赋体文学的发展[J];松辽学刊(社会科学版);1988年03期

8 李希运;;赋体文学起源论辨[J];唐都学刊;1991年01期

9 李绪武;;赋体文学的创作与批评[J];临沂师专学报;1991年01期

10 于成;关于赋体文学研究——《历代赋辞典》前言[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侯立兵;;都邑赋:传统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A];城市化进程中的文化建设——湖南省城市文化研究会首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方铭;赋的内涵与外延[N];光明日报;2004年

2 施亮;辞赋的文学品尝[N];北京日报;2014年

3 湘潭大学 赵成林;“赋者古诗之流”说略[N];光明日报;2007年

4 王岳川;《吕梁赋》呈现中国精神情怀[N];光明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孙旭辉;山水赋生成史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珍珍;汉代动物赋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5年

2 牟翔;明清前海赋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3 罗晓茜;汉魏六朝赋体文学创作论探微[D];湖北师范学院;2011年

4 许欣;楚汉骚体及赋体文学创作与赋体文学的体用独特性问题研究[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2年

5 王文君;功能文体学视角下赋体文学翻译之文体特征再现[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6 董小芹;荀赋源流价值及其影响[D];四川师范大学;2008年

7 刘立鑫;明清海赋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8 党青青;唐代植物赋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4年

9 苏畅;论建安赋[D];吉林大学;2005年

10 宋俊伟;建安赋的诗化现象探析[D];西藏民族学院;2008年


  本文关键词:“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解——论宋玉在赋体文学形成中的地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419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4419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c32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