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从文与梭罗的浪漫主义文学思想比较研究
本文关键词:沈从文与梭罗的浪漫主义文学思想比较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十八、十九世纪在欧洲大陆兴起了一场涉及到政治、经济、社会、艺术等方方面面的革命,革命随后波及世界各地,这就是浪漫主义。而浪漫主义文学也成为十九世纪文学的主流形态。梭罗和沈从文先后在这浪漫主义文学的影响下,形成了自己的创作风格,并因为多方面的契合而具有了可比性,两人的文学创作更为生态批评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论文共分三章。第一章是关于浪漫主义的概述,并讨论沈从文和梭罗各自如何走上浪漫主义文学道路。首先以勃兰兑斯的《十九世纪文学主流》一书为参照,梳理浪漫主义文学的发端和发展经过,然后通过讨论两位作家的创作历程,回顾当时的文化环境,重点从两位作家的思想倾向和文学审美入手,分析他们各自的浪漫主义思想形成过程。第二章从两位作家众多的作品中汲取思想主张,来探讨两者的浪漫主义思想的共同特征。以“思考‘异化’:沈从文、梭罗对现代性的批判”,“注重情感:沈从文、梭罗的浪漫主义特质”,“归于自然:沈从文、梭罗的审美理想”为主要论点,挖掘作品相关内容为论据来进行说明论证。第三章是总结沈从文和梭罗的文学思想对后世的影响以及后人的继承与创新。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从巴赫金等人的论述入手,总结概括出田园牧歌型的浪漫主义应具有的叙事模式,从而将沈从文和梭罗的浪漫主义文学归类为田园牧歌型;第二部分反思沈从文与梭罗带给我们的生态启示。虽然二人都倡导回归自然,但是二者的“自然”却不尽相同,从生态批评实践的角度出发,我们更应该推崇沈从文的“温和的自然”。
【关键词】:沈从文 亨利·大卫·梭罗 浪漫主义文学 生态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I106-03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9
- 绪论9-15
- 一、研究现状9-13
- 二、目的及研究方法13-15
- 第一章 同一思潮的分流 ——沈从文与梭罗的浪漫主义文学道路15-28
- 第一节 浪漫主义的概述15-18
- 一、浪漫主义的发端15-16
- 二、浪漫主义的发展经过16-18
- 第二节 沈从文与浪漫主义18-23
- 一、浪漫主义在中国18-19
- 二、沈从文的浪漫主义创作道路19-23
- 第三节 梭罗与浪漫主义23-28
- 一、浪漫主义在美国23-24
- 二、梭罗的浪漫主义创作道路24-28
- 第二章 一种审美的契合 ——沈从文与梭罗的浪漫主义共同特征28-42
- 第一节 思考“异化”:沈从文与梭罗对现代性的批判28-33
- 一、“乡下人”眼中的现代性29-31
- 二、反现代性的实践者31-33
- 第二节 注重情感:沈从文与梭罗的浪漫主义特质33-38
- 一、直觉式的审美情感33-36
- 二、自由、想象、神话36-38
- 第三节 归于自然:沈从文与梭罗的审美理想38-42
- 一、边城山水养边城人38-39
- 二、人类——自然的一部分39-42
- 第三章 影响与启示42-56
- 第一节 继承与创新:田园牧歌型的浪漫主义42-50
- 一、田园诗、牧歌与浪漫主义42-43
- 二、一种独具特色的浪漫主义形态43-50
- 第二节 批判与反思:沈从文与梭罗作品中的生态启示50-56
- 一、何谓生态文学50-51
- 二、沈从文与梭罗的文艺生态观——不一样的“自然”51-55
- 三、走出人类生态困境,,呼唤自然人性复归55-56
- 结语56-57
- 参考文献57-61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与的科研项目61-62
- 致谢62-6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薛慧;;论沈从文40年代创作中的“生命”主题[J];怀化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2 袁启君;;试析沈从文的早期军旅小说创作[J];韶关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3 李遇春;;沈从文晚年旧体诗创作中的精神矛盾[J];文学评论;2008年03期
4 李遇春;;沈从文的怀旧诗[J];名作欣赏;2009年03期
5 胡斌;;“爱与死为邻”——论沈从文情爱小说的“爱与死”主题[J];济宁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6 张森;;沈从文研究六十年的回顾与反思[J];理论与创作;2010年02期
7 李欣仪;;论非艺术形态“音乐”对沈从文的影响[J];求索;2011年10期
8 谭梅;吴俊乐;;1931~1990:沈从文情爱书写的效果历史研究[J];学术论坛;2012年03期
9 金介甫,谢伟民;作家沈从文:哲学与世界观(节译)[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年04期
10 沈光明;寻根于沅水流域的沉思与构想——论沈从文湘西题材作品[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吴文南;;沈从文和哈代作品中的乡土精神之比较[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3年年会论文集[C];2003年
2 J·C·金介甫作;龙滔;;生的光明而短暂,死的平凡而伟大——生前倍受冷落,死后流芳百世[A];苗学研究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柳已青;沈从文的传奇人生[N];中华读书报;2006年
2 何小平;沈从文带给我们多方面的文化财富[N];文艺报;2013年
3 本报记者 孔献之;沈从文百年感怀[N];人民法院报;2003年
4 ;百年沈从文:一个独特的背影[N];文学报;2002年
5 温儒敏 李宪瑜;沈从文与北大[N];中华读书报;2003年
6 郭瑾;沈从文在北京[N];文艺报;2011年
7 燕舞;张新颖谈沈从文的后半生[N];东方早报;2014年
8 刘洪涛;从“桃红色作家”到“文学大师”[N];中华读书报;2003年
9 杨元崇 蒋海兰;吉首大学:沈从文研究20年[N];团结报;2006年
10 杨瑞仁;沈从文福克纳哈代比较谈[N];文艺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萌羽;全球化视野中的沈从文与福克纳[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吴世勇;论影响沈从文创作的六个因素[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张森;在“诗”与“史”之间:沈从文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4 孙英馨;沈从文与劳伦斯生命价值书写的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5 李欣仪;跨学科视野中的沈从文与音乐关系研究[D];湘潭大学;2012年
6 谭文鑫;沈从文的文学创作与音乐[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7 吴正锋;沈从文创作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8 褚连波;湘西文化与沈从文的小说创作[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魏巍;少数民族视野下的沈从文与老舍比较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10 蔡颖华;沈从文文学经典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斌;论沈从文的启蒙姿态[D];西南大学;2010年
2 张继杨;《七色魇集》中沈从文思想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5年
3 江紫娟;沈从文在1928:地理迁移与文学转折[D];海南师范大学;2015年
4 胡阳阳;沈从文四十年代小说的创作研究[D];河南大学;2015年
5 葛培;沈从文与梭罗的浪漫主义文学思想比较研究[D];苏州大学;2016年
6 邓锐;论作为社会批评家的沈从文[D];暨南大学;2016年
7 胡志强;从悲剧角度解读沈从文笔下的湘西世界[D];湖南师范大学;2016年
8 王芳;时代蜕变与自我调适中叙事建构的努力及困窘[D];湖南师范大学;2016年
9 王雨佳;以《边城》和《长河》为例看沈从文的民族国家意识[D];湖南师范大学;2016年
10 杨颖慧;从“文”到“物”,发掘生命与美[D];曲阜师范大学;2016年
本文关键词:沈从文与梭罗的浪漫主义文学思想比较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440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4440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