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村体”歌行与吴梅村剧作的异质同构:题材、主题与叙事模式
本文关键词:“梅村体”歌行与吴梅村剧作的异质同构:题材、主题与叙事模式,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诗歌和戏曲在中国文学史中地位悬殊。正统诗学排斥戏曲的影响,然而明清发达的戏曲文化仍难免渗透到诗歌中。吴梅村既是清初诗坛领袖,又是曲界名手。"梅村体"歌行与其三部剧作在题材、叙事模式、主题上都有鲜明的相似性。即以"易代"为中心,作"传奇化"处理的题材;以时间"前—后"之"安荣—危困"的对比为基本叙事模式;以时代动荡中个人身不由己的悲哀为共同主题。这些相似显示了吴梅村没有严守诗歌与戏曲的尊卑界限,而是倾向于两者的融通。这一方面是清初戏曲抒情化潮流的反映,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吴梅村诗学观的开放。戏曲的影响增强了"梅村体"包容世情百态的能力;也说明融合不同时代的流行文化或许可以为古典诗歌活力的更新提供动力。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中国俗文化研究所;
【关键词】: 梅村体 临春阁 通天台 秣陵春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易代之际文学思想研究”(项目批准号14ZDB073)资助
【分类号】:I206.2
【正文快照】: 诗歌和戏曲是中国文学史中性质差异明显的两种文体。诗是正统文学的代表,“典雅”的象征;戏曲脱胎于市井,丢不掉“俚俗”气息。在古人的文体价值谱系中,二者地位相去悬绝:诗处于各种文体等级序列的顶端,曲则被认为难登大雅之堂。虽然这两种文体之间仍不乏交涉,但大体遵循着中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永年;论梅村体的个性风貌[J];江苏社会科学;2004年02期
2 叶君远;论“梅村体”的形成和发展[J];社会科学辑刊;2005年01期
3 严迪昌;;“梅村体”论[J];语文知识;2007年03期
4 付华;;“茶村体”与“梅村体”、“神韵体”比较研究[J];天中学刊;2009年01期
5 沐金华;;论梅村体[J];盐城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年02期
6 程相占;论“梅村体”的用典[J];山东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01期
7 林启柱;梅村体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J];渝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2期
8 叶君远;论“梅村体”[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9 黄治音;;“梅村体”的形成源流[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3期
10 张宇声;论“梅村体”所受李、杜歌行之影响[J];淄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金环;论吴伟业的“诗史”观[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曾垂超;论梅村体[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2 常鸿雁;论梅村体及其影响[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3 陈卓;论“梅村体”对唐代七言歌行的继承与发展[D];安徽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梅村体”歌行与吴梅村剧作的异质同构:题材、主题与叙事模式,,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542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4542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