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德列耶夫的长篇小说《撒旦日记》创作研究
本文关键词:安德列耶夫的长篇小说《撒旦日记》创作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列昂尼德·尼古拉耶维奇·安德列耶夫(ЛеонидНиколаевичАндреев,1871--1919),作为白银时代一个具有独特艺术才能的作家,因在艺术创作上的丰富性和多向性,在世纪之交的俄罗斯文学独树一帜。对于这样一位才华出众的文学大家,研究者的关注点大多集中在作家的中短篇小说及其戏剧创作上,对于《撒旦日记》这部在作家创作生涯中非常具有代表性的长篇小说,研究成果相对少一些。本文试从安德列耶夫的长篇小说《撒旦日记》(ДневникСатаны,1919)的主题思想、人物形象、艺术特色三方面分析这部作品的创作审美特征。论文除绪论和结语外,共分为三章。第一章主要论述小说中体现的作家思想。安德列耶夫生活于19-20世纪之交动荡不安的年代,亲身经历和目睹了当时的俄国在社会大转折时期的各种弊病。整个俄国处于善与恶斗争的世纪末图景中,作家对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以及畸形的道德文化表达了强烈的憎恨和批判,对人类存在于荒诞世界的悲剧和人类未来的命运怀有浓厚的悲观情绪。第二章论述了小说的人物形象。小说中的撒旦颠覆了圣经中恶魔的原型,成为神圣的受难者--基督的形象,他身上集中体现了安德列耶夫对现实、道德、哲学的思考。而拥有圣母容颜的玛利亚却是个没有灵魂、毫无廉耻的荡妇,这是对俄罗斯文化中的“永恒女性”价值的颠覆,也是人性泯灭的悲剧。福马·马格努斯这个梦想“引爆”人类的疯狂实验者,在恶的方面已经超越了撒旦。X·红衣主教是披着天主教的神圣外衣欺骗民众的灵魂堕落者,也是作家批判教会虚假本质的代言者。第三章主要论述了小说的艺术特色。作家主要利用渗透一切的主观感受、变形和反讽三个重要的表现主义手法渲染了小说荒诞、悲剧的氛围,强化了小说的讽刺效果,深化了小说的主题。象征、对立的时空不仅是作家构建小说结构的基本要素,也是揭示小说主旨的重要手段。同时小说具有日记形式和戏剧性元素的综合性体裁特征。
【关键词】:列昂尼德·安德列耶夫 《撒旦日记》 表现主义 时空体 体裁特征
【学位授予单位】:黑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I512.074
【目录】:
- 中文摘要3-5
- Abstract5-6
- 摘要6-10
- 绪论10-22
- 一、研究目的及意义10-12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12-20
- 三、主要研究方法20-22
- 第一章 《撒旦日记》的创作主题22-35
- 第一节 宗教主题:末世论22-28
- 第二节 存在主题28-34
- 一、难以排解的孤独29-31
- 二、死亡之恐惧31-34
- 本章小结34-35
- 第二章 《撒旦日记》的人物形象35-53
- 第一节 班德尔古德—从撒旦到基督35-42
- 一、原型:《圣经》中的撒旦35-37
- 二、撒旦-班德尔古德—神圣的受难者:基督37-42
- 第二节 马格努斯—真正的“撒旦”42-45
- 第三节 玛利亚—被消解的“大海之星”45-49
- 第四节 X·红衣主教—披着神圣外衣的灵魂堕落者49-52
- 本章小结52-53
- 第三章 《撒旦日记》的创作特色53-71
- 第一节 小说的叙事手法53-61
- 一、渗透一切的主观感受55-57
- 二、变形57-59
- 三、反讽59-61
- 第二节“杂糅”的时空61-66
- 一、物理时间和心理时间交错61-63
- 二、象征、对立的空间63-66
- 第三节 小说的综合性体裁特征66-70
- 本章小结70-71
- 结语71-74
- 参考文献74-81
- 例证来源81-82
- 致谢8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潘海燕;面对死亡的沉思——浅论安德列耶夫在《红笑》中的艺术创造[J];国外文学;1999年03期
2 张清华;;灵魂的发现和肉体的毁灭之旅——简评安德列耶夫的《贼》[J];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2009年05期
3 李筱洁;解读安德列耶夫的《沉默》[J];中州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4 王宗琥;;安德列耶夫的创作与表现主义[J];外国语文;2009年01期
5 崔洁莹;;鲁迅与安德列耶夫创作思想之比较[J];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6 李建刚;;列·安德列耶夫研究及其现实意义[J];俄罗斯文艺;2013年01期
7 戈异;不可忽视的安德列耶夫——评《七个被绞死的人》[J];外国文学研究;1982年02期
8 克冰;;沙俄末年文坛的一颗奇星——安德列耶夫创作浅探[J];阴山学刊;1990年03期
9 周启超;神秘幽深自成一家——列·安德列耶夫小说述评[J];名作欣赏;1992年01期
10 步青;;封面说明[J];读书;1960年08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郑雷 本报记者 薛婧;中俄企业间急需一个信息平台[N];黑龙江日报;2006年
2 郑雷 本报记者 秦岭;在中俄企业间搭建畅通的信息平台[N];哈尔滨日报;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方鹏飞;安德列耶夫的长篇小说《撒旦日记》创作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6年
2 王鑫;表现主义视阈下安德列耶夫的人的形象[D];黑龙江大学;2010年
3 尤玉辉;列·安德列耶夫与中国20世纪上半期文学[D];山东大学;2013年
4 尹季显;改编视野中安德列耶夫对师陀的影响[D];河南大学;2008年
5 常景玉;论安德列耶夫戏剧《人的一生》的表现主义审美特征[D];黑龙江大学;2014年
6 王进波;俄国作家文本中的死亡意识及安德列耶夫对死亡意识的深化[D];辽宁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关键词:安德列耶夫的长篇小说《撒旦日记》创作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559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4559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