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与娱情:中外戏剧价值论永恒的内部角力——以曹禺剧作批评史为中心
本文关键词:教育与娱情:中外戏剧价值论永恒的内部角力——以曹禺剧作批评史为中心,,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戏剧何为"是曹禺剧作的批评者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耐人寻味的是,在不同历史阶段,研究者们于曹剧的思想价值与艺术价值之间总是有意无意地突出一方而非等而视之——要么肯定一方而否定另一方,要么将一方视为另一方的附属产品。这一现象首先与曹禺在个人创作倾向和时代、社会要求的冲突中所生发的价值犹疑有关——作者在"教育"和"娱情"两大功能之间的摇摆直接导致了其剧作价值倾向的模糊。更进一步说,由于戏剧自身的艺术特性及其不同于其他文类的受众特征,"教育"和"娱情"之间的角力始终潜隐于古今中外戏剧价值论内部,曹剧中两大功能之间的"暗斗"恰是其具体表现之一。
【作者单位】: 天津外国语大学比较文学研究所;
【关键词】: 曹禺 戏剧 价值论 教育功能 娱情功能
【基金】:天津市艺术科学规划项目:跨文化视阈下的中国现当代戏剧理论与批评(A14006)
【分类号】:I207.3
【正文快照】: 谈中国现代戏剧,就不能不谈曹禺。因为,即便对其人其剧持较严厉态度的评说者也不得不承认,“正是从《雷雨》开始,话剧在广大的社会中,才成为引人入胜的戏剧”;曹禺为“舶来的话剧”建立了纯熟的民族风格,“在穿插紧凑、对话生动、剧中人个性的突出各点上,都超越他的前辈,迄今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牟伯永;观众,曹禺剧作的切入点[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2 龙泉明;曹禺剧作的重心何在?[J];三峡学刊;1996年02期
3 龙泉明;;曹禺研究浅谈[J];戏剧之家;1996年02期
4 李光荣;从人物出走看曹禺剧作的思想蕴涵[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5期
5 曹树钧;论曹禺剧作在世界舞台上[J];戏剧;2000年03期
6 金慧;宗法制男权的自我解构——曹禺剧作男性与女性解读[J];济宁师专学报;2000年02期
7 李光荣;试论曹禺剧作的“虚化空间间”[J];民族艺术研究;2001年05期
8 曹树钧;论曹禺剧作构思的心理特征[J];四川戏剧;2002年02期
9 何宇宏;女性言说与男性叙述的冲撞——对曹禺剧作的女性主义解读[J];长沙电力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10 张家恕;试析曹禺剧作总主题的生成及演化[J];中国文学研究;2003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曹树钧;;论鲁迅思想对曹禺剧作的影响[A];鲁迅诞辰一百一十周年纪念论文集[C];199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乔宗玉;曹禺剧作难模仿[N];人民日报;2010年
2 王保生;心灵的对话[N];文艺报;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唐梦曦;试论曹禺剧作的自由意志思考[D];四川师范大学;2015年
2 王兴强;论曹禺剧作的戏剧化结构[D];山东大学;2007年
3 苏艳梅;论曹禺剧作的语言艺术[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4 宋海清;曹禺剧作与民族国家想象[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5 尚彬彬;曹禺剧作的戏曲改编[D];云南艺术学院;2013年
6 周蕾;突围与陷落[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7 姚昆;论曹禺剧作中女性人物的悲剧性[D];安徽大学;2013年
8 王先;视域融合视野下曹禺剧作的基督教元素[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9 姚佳根;戏剧性对话的戏剧文体学诠释[D];厦门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教育与娱情:中外戏剧价值论永恒的内部角力——以曹禺剧作批评史为中心,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590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4590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