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主体性之旅—对《慈悲》中弗洛伦斯的拉康式解读
本文关键词:追寻主体性之旅—对《慈悲》中弗洛伦斯的拉康式解读,,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托尼·莫里森的第九部作品《慈悲》一经出版,便受到学者的广泛关注。莫里森将小说背景设定在北美殖民地初期,讲述不同肤色的女性在奴隶制和父权制的压迫下缺失主体性,并通过不同途径追寻主体性。拉康将主体的建构分为三个面向——想象界、象征界、实在界,对主体性建构的探索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鉴于此,本论文借助拉康主体理论,通过文本分析,探讨黑人女主人公弗洛伦斯在奴隶制和父权制压迫下的主体性问题,分析她在想象界、象征界和实在界三个维度的主体性追寻之旅。全文共分三章:引言部分简略介绍了作者,作品内容,概括和总结了国内外有关作品的研究,并简要介绍拉康的主体理论,从而引出本文的研究意义。第一章论述在想象界的弗洛伦斯由于失去母亲这一镜像,从而缺失自我意识。在瓦克的农场,她通过与莉娜进行想象认同而形成自我完整感,但这只是想象界中的“误认”。弗洛伦斯随后与她的理想自我——铁匠进行想象认同,但是被铁匠抛弃后,镜中影像破裂,随即走出想象认同。第二章论述弗洛伦斯在象征界中对主体性的追寻。弗洛伦斯在掌握语言后进入象征界,但是在奴隶制和父权制下的象征界拒绝奴隶和女性的主体性,所以弗洛伦斯在象征界被异化。在寻找铁匠的旅途中,弗洛伦斯的各种遭遇使其自我意识觉醒,开始认清自己的身份和社会对自身的限制,并在书写这一过程获得主体性。第三章分析弗洛伦斯在实在界中的创伤内核及其对象征界的影响,并分析了出现在实在界中的“梦境和幻象”。最终弗洛伦斯的把不可言说的创伤用语言书写出来,得到疗愈,并最终获得主体性。结论部分总结了弗洛伦斯在想象界、象征界和实在界三个维度追寻主体性的过程,指出在奴隶制和父权制下,黑人女性可以通过自我意识的觉醒,认清自身与社会,走出想象认同,在象征界成为言说的主体,疗愈实在界的创伤,从而成功建构主体性。
【关键词】:《慈悲》 弗洛伦斯 主体性 拉康主体理论 建构
【学位授予单位】:中央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I712.074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0
- Introduction10-20
- Chapter One Florens in the Imaginary Order20-28
- 1.1 Lack of Subjectivity20-22
- 1.2 Florens' Imaginary Identification22-25
- 1.3 The Collapse of Florens' Mirror Image25-28
- Chapter Two Florens in the Symbolic Order28-38
- 2.1 Alienation in the Symbolic28-30
- 2.2 Awakening of Self30-33
- 2.3 Realization of Subjectivity33-38
- Chapter Three Florens in the Real Order38-43
- 3.1 Traumatic Core of Existence38-39
- 3.2 Dreams and Hallucinations39-43
- Conclusion43-45
- Work Cited45-49
- Acknowledgements4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静;陈曦;;从叙述视角的偏差看弗洛伦斯的“英国情结”[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2 ;弗洛伦斯·萨宾:医学先驱者[J];文史参考;2010年04期
3 占敏娜;;论《慈悲》中母爱的缺失对弗洛伦斯的影响[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13年04期
4 董春萍;;自卑·补偿·超越——《宠儿》中的丹芙与《慈悲》中的弗洛伦斯之比较[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12期
5 李文良;5月12日──弗洛伦斯·南丁格尔诞辰[J];大学英语;2001年05期
6 邓晶晶;;弗洛伦斯·南丁格尔[J];中学生英语(初中版);2010年13期
7 王秀银;周昌云;;从虚幻的“镜像”中走出——《仁慈》主人公弗洛伦斯黑人女性身份的自我建构之路[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1年01期
8 王博;吴建民;胡岩;;外国人怎样看西藏[J];世界知识;2009年06期
9 ;橱窗[J];商业文化;2010年11期
10 刘霞敏;杨绍梁;;《慈悲》中读者和人物的认知模式建构[J];外国语文;2013年02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慧;网言网语,碰不得法律道德红线[N];人民日报;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韦苇;追寻主体性之旅—对《慈悲》中弗洛伦斯的拉康式解读[D];中央民族大学;2016年
2 谢婷;成长与觉醒[D];四川外语学院;2012年
3 王晶;福特《好兵》心理病症的美学与现实意义研究[D];南昌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追寻主体性之旅—对《慈悲》中弗洛伦斯的拉康式解读,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612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4612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