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文学论争”中的鲁迅
本文关键词:“革命文学论争”中的鲁迅,,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正左翼文学在五四新文学运动以后的中国文坛的兴起缘由是多方面的,而1928年发生的关于"革命文学的论争"以及创造社、太阳社同人对鲁迅的攻击,无疑是绕不过去的一个存在,它是左翼文学在中国兴起的关键原因和基点。革命文学的目标要突破五四新文学的表现对象和范畴,将五四新文学改造为无产阶级文学:以"普罗列塔利亚"现实主义题材取代五四个性主义解放主题。
【作者单位】: 苏州大学文学院;安庆师范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 五四新文学;革命文学论争;左翼文学;个性主义;“革命文学”;福本主义;中国现代文学史;藏原惟人;革命知识分子;工农大众;
【基金】:江苏省社科基金项目“中国文化传承与创新视域下的‘鲁迅传统’研究”(KYZZ-0328)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I210
【正文快照】: 左翼文学在五四新文学运动以后的中国文坛的兴起缘由是多方面的,而1928年发生的关于“革命文学的论争”以及创造社、太阳社同人对鲁迅的攻击,无疑是绕不过去的一个存在,它是左翼文学在中国兴起的关键原因和基点。革命文学的目标要突破五四新文学的表现对象和范畴,将五四新文学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怡;程骥;;论五四新文学的认同焦虑及其危机体验[J];天津社会科学;2009年04期
2 刘勇;许江;;五四新文学理性与非理性的思考[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3 郭张彦;;对五四新文学源流探析的再认识——以陈万雄《五四新文化的源流》为例[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4 刘洁;;《暗途》——重现五四新文学的经典内涵[J];中国校外教育;2011年01期
5 张文娟;;现代女子教育的发展与五四新文学中的女学生生活叙事[J];文艺争鸣;2013年07期
6 刘为民;“赛先生”与五四新文学[J];学术月刊;1997年06期
7 程勇真;试论五四新文学与现代性[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8 管恩森;漩流中的借鉴与潜流中的积淀——五四新文学借鉴外来思潮表层化倾向浅析[J];中州学刊;2001年01期
9 朱明建;五四新文学对浪漫主义的接受、选择与弃绝[J];齐鲁学刊;2002年04期
10 李继凯,陈黎明;论五四新文学与出版业的互动效应[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本报记者 张健;文学制度取决于社会制度[N];南方周末;2007年
2 张学义;《认同与互动》以出版视角观照五四新文学[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6年
3 张梦阳;五四新文学发生背景的理性透视[N];中华读书报;2000年
4 本报记者 水草;和而不同 各美其美[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8年
5 傅书华;根据地主潮作家研究的新收获[N];光明日报;2005年
6 汤哲声 苏州大学文学院;在历史语境中建立科学的批评标准[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7 钱江;台港文学之窗[N];中华读书报;2002年
8 吴义勤 房伟;文学:在现代性的认同与互动之间[N];文学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员怒华;“四大副刊”与五四新文学[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2 王文参;五四新文学的民间文学资源[D];兰州大学;2006年
3 曹亚明;承续与超越[D];暨南大学;2008年
4 卢国华;五四新文学语境的一种解读[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海英;美国文学对中国五四新文学的影响[D];辽宁大学;2012年
2 温翼;忧郁:五四新文学的“时代病”[D];西南大学;2010年
3 彭胜华;五四新文学与五四运动及五卅运动[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4 肖莹;《苦闷的象征》与五四新文学[D];中南民族大学;2012年
5 朱明建;论五四新文学的现代性[D];曲阜师范大学;2000年
6 刘康;五四新文学缘起的政治文化再考[D];西南大学;2006年
7 何刚晴;五四新文学的晚清思想渊源[D];厦门大学;2007年
8 杜晓丽;从《晨报副刊》看五四新文学[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9 王丹;“易卜生主义”与五四新文学[D];西南大学;2009年
10 张冀;“为人生”与五四新文学的理论建构[D];海南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革命文学论争”中的鲁迅,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973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4973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