邝丽莎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31 23:10
本文关键词:邝丽莎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研究
【摘要】:本文从美国华裔女作家邝丽莎特殊的文化背景出发,主要运用女性主义批评理论,以三个不同的历史时期为线索,每个时期选取两名典型的女性进行深入研究,重点考察不同的政治、文化背景下,女性面对男权的不同取舍,揭示深层次的文化内涵。本文分为五个部分。绪论部分主要说明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并梳理了目前国内外对邝丽莎作品的研究现状。第一章,对邝丽莎的百年家族史和她的中国情结进行了分析,正是基于让她自豪的家族史和对中国的特殊情感,才使得邝丽莎笔下的中国女性独具魅力。第二章选取的是封建社会时期的女性,男权拥有至高无上的霸权,女性处于沉默的境地,毫无话语权,青春期的少女通过大众戏剧的熏陶,接受了爱的启蒙教育,但无奈迫于封建制度的压迫,无法自由地选择婚姻,最终抑郁绝食而亡,沉默的“他者”命运凄婉、令人悲痛。第三章选取的是三、四十年代的女性,此时西方的女权运动风起云涌,要求男女平等的呼声比比皆是,在一批有识之士的引领下,中国妇女的地位有了极大的改善,邝丽莎塑造了这一时期很典型的两姐妹,探索华人移民的文化选择。第四章选取的是新中国成立后的女性,主要探讨女性如何建立自我意识,在政策支持和现实无奈面前如何做出选择,这一时期女性的权利有了国家政策的支持和保障,但始终还是探索中的女性政策,刘胡兰是邝丽莎笔下最接近现实的女性,女检察官有着令人羡慕的“红色”背景,毋需依靠男性,凭借自己的权力消解着男性霸权,这应该是邝丽莎塑造的最理想型的人物。邝丽莎力图用一种客观的态度塑造女性形象,她抓住中国的时代大背景,从封建社会到改革开放后的社会,邝丽莎呈现了多样化的女性形象,有受父权压迫的女性形象,有超越父权文化的女性形象,丰富而真实的女性形象反驳了父权,女性的生活状态还原了女性的本真。作为一名在华裔大家族成长的华裔女作家,邝丽莎笔下的女性充分融合了中美两种文化的精神内核,用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仁和谦让、温柔敦厚,以及代表美国文化精髓的自立自强为整个女性弱势群体提供心理支持。
【关键词】:邝丽莎 女性形象 女性主义 文化内涵
【学位授予单位】:西华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I712.074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8
- 绪论8-13
- 第一节 论文选题的目的和意义8-10
- 第二节 选题的研究现状10-13
- 一、国内研究现状10-11
- 二、国外研究现状11-13
- 第一章 邝丽莎及其独特的创作13-18
- 第一节 中美文化环境中成长的女才子13-15
- 一、100余年的华裔家族史13-14
- 二、浓烈的中国情结14-15
- 第二节 创作的特殊性15-18
- 一、寻找失落的历史15-16
- 二、作家主体的女性意识16-18
- 第二章 封建社会中的女性形象18-25
- 第一节 牡丹:在阴间寻找“乌托邦”式爱情的少女18-21
- 第二节 百合:在封建樊笼里寻找“爱”的卢夫人21-25
- 第三章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女性形象25-33
- 第一节 珍珠:中美文化夹缝中生存的移民女性26-29
- 第二节 梅:被“西化”的“月份牌”女郎29-33
- 第四章 新中国成立后的女性形象33-41
- 第一节 乔伊:来新中国寻找自由、民主的华裔女青年33-36
- 第二节 刘胡兰:游走于中西方的独立女性36-41
- 结语41-43
- 参考文献43-48
- 致谢48-51
- 在学期间的科研情况5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贺颖;;卓菲娅·丽莎《论音乐的理解》之述评兼及对音乐理解的思考[J];音乐探索;2012年03期
2 ;本期’70后:魏丽莎[J];西部人;2003年12期
3 谢家模 ,陈玮;《蒙娜·丽莎》究竟有多少个[J];w,
本文编号:6015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6015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