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现代文学论文 >

从“上善若水”到《文心雕龙》的“以水喻文”

发布时间:2017-08-01 23:08

  本文关键词:从“上善若水”到《文心雕龙》的“以水喻文”


  更多相关文章: 上善若水 文心雕龙 以水喻文


【摘要】:自古以来,人们喜欢用"水"这样一种大家非常熟悉的事物来比拟抽象的事理。从先秦诸子到《文心雕龙》,这种以水喻理的智慧大致经历从"体道"到"比德"再到"喻文"三个阶段,形成中国文论水性智慧的早期脉络。水近于道,体现中国文化的哲学思辨和形象言说。崇尚水德,表现中国人的人生态度。许多文论范畴、概念,如"源""流""清""深""浅""滥""润"等等,都是把文学艺术拟水化的暗喻。毫不夸张地说,关于水的基本术语,大多可以在《文心雕龙》中找到。这是一种极富民族特色的思维和言说方式——把水的存在状态作为文学艺术结构形式的象征,即"以水喻文"。举凡艺术构思、文学风格到审美批评等文学的系列流程,都可以看到《文心雕龙》的这一思维和言说。以水喻文彰显了刘勰文法自然的审美意趣。
【关键词】上善若水 文心雕龙 以水喻文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诗性文化与《文心雕龙》的诗性遗存研究”(12BZW011)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子学与古代文论的思辨性研究”(14YJC751008) 江西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江西完善优秀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行动方案研究”(ZDGG1405)
【分类号】:I206.2
【正文快照】: 老子谈“道”,用人们最常见的“水”作比,让人们去体道悟道:“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八章)这样,本来无法把握的“道”虽不可言传也大体不难意会了。水是人类生存的第一需要。维柯说:“文化从水开始,人先感到水的需要,然后才感到火的需要。”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峰;;上善若水[J];思维与智慧;2010年26期

2 舒兴堂;;关于上善若水的辩论[J];中华文化论坛;2011年02期

3 dx1618;;上善若水[J];农场经济管理;2011年05期

4 沈文红;上善若水[J];技术经济信息;1998年02期

5 ;1200年的上善若水[J];中国西部;2006年12期

6 杜林栋;;上善若水[J];词刊;2007年01期

7 周丁力;;《老子》“上善若水”辨[J];阅读与鉴赏(教研版);2009年06期

8 黄启中;;上善若水[J];词刊;2009年03期

9 吴广川;张广银;高志;;你在哪里 电影《上善若水》主题歌[J];歌曲;2009年03期

10 卢忠国;徐明磊;;“上善若水”的感悟[J];党员干部之友;2010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世忠;;孝敬长老话古今[A];中国老年学学会2006年老年学学术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银祥 吴丹南;上善若水润民生[N];商洛日报;2013年

2 申子庆;上善若水润民心[N];北大荒日报;2014年

3 李庆年;上善若水[N];中国社会报;2005年

4 记者 张国政;大爱在民 上善若水[N];渭南日报;2005年

5 本报记者 刘照宏 鲁晓华 宋思哲;上善若水[N];中煤地质报;2014年

6 ;上善若水 利民者兴[N];中国化工报;2003年

7 堇色(自由职业者);上善若水 真水无香[N];中国图书商报;2006年

8 本报记者 李丙驹;上善若水[N];经理日报;2005年

9 重庆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 张智全;上善若水 德化于行[N];人民法院报;2011年

10 湖南省株洲市芦松区人民法院 汪明卓;从“上善若水”看法官之德[N];人民法院报;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锐;关于“上善若水”品牌化与概念化设计探索[D];齐鲁工业大学;2013年

2 欧文辉;老子“正善治”的管理哲学意蕴——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视域[D];云南大学;2010年

3 张颖;老子慈善思想及其现代价值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6065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6065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046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