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现代文学论文 >

论柳青的存在现实主义文学

发布时间:2017-08-08 23:15

  本文关键词:论柳青的存在现实主义文学


  更多相关文章: 柳青 存在现实主义 审美面相


【摘要】:柳青文学是一种不同于以往现实主义文学风格类型的存在现实主义文学。从文学审美的角度看,它具体呈现为三种不同的审美面相:一是在文学内容上述写特定时空中的主人公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来创造自我与实现自我的存在论内涵,二是在艺术手法上通过典型环境中的人物实践和人物语言来发展典型与铸造典型,三是在价值取向上通过作家与主人公的躬行实践与确证自我来颂扬历史的进步与生存的美好。柳青存在现实主义文学的意义在于:通过作家自我与主人公的社会参与实践,作品较好地平衡了现实主义文学描写与规范、真实与训喻之间的固有张力,为其时社会现实、人的生存与文学发展开出了可能的药方。而其局限则在于:无所不在的政治性他律要求不可避免地会消解其存在现实主义文学的艺术理想,进而危及作品的价值承诺。
【作者单位】: 中国文艺评论(西北大学)基地;
【关键词】柳青 存在现实主义 审美面相
【基金】:陕西百名青年文学艺术家扶持计划阶段性成果 中国文艺评论(西北大学)基地项目系列研究成果
【分类号】:I207.42
【正文快照】: 主义文学的意义在于:通过作家自我与主人公的社会参与实践,作品较好地平衡了现实主义文学描写与规范、真实与训喻之间的固有张力,为其时社会现实、人的生存与文学发展开出了可能的药方。而其局限则在于:无所不在的政治性他律要求不可避免地会消解其存在现实主义文学的艺术理想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志忠;现实主义文学的新启示——兼评《痛失》和《英雄时代》[J];南方文坛;2002年01期

2 黄开发;“五四”现实主义文学观念的发生[J];山东社会科学;2005年10期

3 李运抟;新时期现实主义文学的前行与摇摆[J];当代文坛;2005年01期

4 乔亚兰;;20世纪中国现实主义文学与美学精神[J];美与时代;2006年06期

5 耿娴;;谁杀死了小舅——从《那儿》看现实主义文学的困境[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6 程俊玲;李晶;;面对“现实”诱惑,回应“本真”召唤——浅析中国二十世纪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的发展轨迹[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9期

7 刘鑫;;现实主义文学观中国化的特征[J];价值工程;2011年22期

8 胡婷;;《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与现实主义文学的传承[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9 张丽萍;;从房子故事看网络时代的现实主义文学[J];滨州学院学报;2013年04期

10 秦家琪;“五四”现实主义文学与人道主义[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程金芝;;未尝敢忘记了文学的社会意义——茅盾的文学观念及其当下启示[A];茅盾研究(第11辑)[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演讲人 王跃文;现实主义文学的困窘[N];人民政协报;2012年

2 贺绍俊;从放逐意义到重建意义的现实主义文学主潮[N];中国艺术报;2008年

3 包明德;张扬现实主义文学精神[N];文艺报;2011年

4 泓峻;现实主义文学的精髓与魅力[N];文艺报;2013年

5 孟繁华;现实主义文学的表现与超越[N];文艺报;2014年

6 张保宁;文艺不能离开现实的土壤[N];人民日报;2012年

7 李万武;与现代主义相遇的现实主义文学[N];文艺报;2005年

8 雷腾蛟 杨大维;《杀威棒》棒喝了谁[N];文艺报;2011年

9 记者 刘慧 ;“主旋律”唱出精美的歌[N];浙江日报;2003年

10 广西柳州运输职业技术学院教授 刘江;民生话题该如何叙说[N];中国艺术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孔会侠;从转型期的“底层叙述”看现实主义文学的新拓展[D];兰州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方晓枫;试论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美学症结[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2 崔乃霞;论新现实主义文学背后的“儒家哲学”[D];北京语言大学;2008年

3 林园园;新时期以来现实主义文学理论论争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4年

4 侯春姿;转型期的现实主义文学争鸣及其反思[D];江西师范大学;2009年

5 常延红;大后方现实主义文学的倡导和实践[D];重庆师范大学;2010年

6 杨畅乾;论新现实主义文学中的儒家“和”文化因素[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2年

7 樊婷;改革开放以来新疆现实主义文学批评研究[D];新疆大学;2012年

8 强春蕾;论高建群作品的浪漫书写[D];西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6424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6424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8c8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