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新间的彷徨:论鲁迅的诗
本文关键词:旧新间的彷徨:论鲁迅的诗
【摘要】:鲁迅的诗歌作品相对他的杂文、小说,数量并不多,影响也有限。然而他的诗歌创作,又是不可完全忽视的一部分,表现出中国近现代诗歌在过渡时期的明显特征。鲁迅青年时期开始旧体诗创作,多与朋友交流,表达他对人生、社会的看法,有抒情、言志和讽世多种。他的自由体新诗响应五四新文化运动而作,艺术成就略逊,但《野草》集中的一些散文诗足以展现他的诗歌才华。在诗与散文的写作上,鲁迅用笔有所区别,散文技巧相对成熟。另外,针对鲁迅诗歌研究状况,简要地提及当前诗歌研究需避免的问题。
【作者单位】: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 鲁迅 旧体诗 新诗 散文诗 《野草》
【基金】: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创新团队”支持计划《现代散文与诗的关系及其文体理论研究》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I210.5
【正文快照】: 鲁迅一生将杂文当匕首,剖开社会弊端,创作颇丰,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开中国现代小说之先河,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野草》等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皆有重要位置。在这诸多文学成就中,他的诗歌,却少在显学之列,也许跟鲁迅生前,没有出版过专门的诗歌集有关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文学武;地火依旧在奔突运行——论新时期的《野草》研究(1981-2001)[J];鲁迅研究月刊;2005年08期
2 汪卫东;;《野草》与佛教[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8年01期
3 张鑫;;论《野草》的晦涩[J];鲁迅研究月刊;2009年11期
4 段爱民;;野读《野草》[J];鲁迅研究月刊;2011年12期
5 温儒敏;;以历史和美学的眼光看《野草》[J];中国社会科学;1984年01期
6 秦似;;忆《野草》[J];读书;1982年05期
7 金钦俊;;《野草》论辩[J];中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年01期
8 ;《野草》[J];鲁迅研究动态;1985年S1期
9 杨万里;人格力量的象征花朵——浅论《野草》的美学力量[J];中国文学研究;1986年02期
10 闵抗生;把《野草》研究推向探入的一点意见[J];鲁迅研究动态;1986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田建民;贺莹;;新世纪《野草》研究综论[A];言说不尽的鲁迅与五四——鲁迅与五四新文化运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肖国栋;;论《野草》的悖论心理结构[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史承钧;;《野草》的哲学[A];浩气千秋民族魂——纪念鲁迅逝世六十周年论文集[C];1996年
4 魏绍馨;戚真赫;;《野草》:无家之家与无路之路——关于《野草》的意象意向[A];浩气千秋民族魂——纪念鲁迅逝世六十周年论文集[C];1996年
5 邓俭;;自我生存之“无”的突破——解读《野草》中的存在之思[A];鲁迅与“左联”——中国鲁迅研究会理事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王志清;;《野草》传统:从鲁迅到耿林莽[A];当代散文诗的发展暨“我们”文库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7 王乾坤;;“我不过一个影”——兼论“避实就虚”读《野草》[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30年精编:作家作品研究卷(下)[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北京大学资深教授 演讲人 钱理群;谈《野草》[N];人民政协报;2014年
2 李希曾;我爱鲁迅先生的《野草》[N];中国图书商报;2007年
3 孙玉石 本版文字整理:薛连通;孤军奋战者的精神世界[N];文学报;2003年
4 柳萌;书岂能“无价”[N];金融时报;2013年
5 陈瑛;创新是刊物发展的动力[N];文艺报;2008年
6 祝勇;灰娃的诗[N];中华读书报;2006年
7 周根红;写作的姿态[N];文学报;2013年
8 王幅明;寂寞的攀登者[N];文学报;2012年
9 王幅明;散文诗属于当代,更属于未来[N];文学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颖异;日本的鲁迅《野草》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登春;“赋魅”与“祛魅”—学术史视域下的大陆与欧美《野草》研究(1950年迄今)[D];东北师范大学;2015年
2 林尚平;桂林《野草》文学场域下的左翼话语建构[D];福建师范大学;2015年
3 房璨;《野草》与《红楼梦》主题性意象异同初探[D];延边大学;2016年
4 贝毓卓;论舞蹈《野草》道具的运用和表现[D];北京舞蹈学院;2016年
5 栾鹏飞;试论《野草》中的戏剧性要素[D];青岛大学;2009年
6 黄婷;论《野草》“梦”的修辞策略[D];浙江师范大学;2010年
7 孟宏峰;《野草》的佛学解读[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5年
8 鲍明晖;论《野草》的现代性特征[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9 刘智远;论鲁迅《野草》的哲学精神[D];湘潭大学;2011年
10 夏相婷;异域养料与《野草》的生成[D];苏州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6716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6716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