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文学特质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发布时间:2017-08-16 12:46
本文关键词:《史记》文学特质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摘要】:司马迁是以文学笔法担当历史叙述的,是以生动的艺术形象承担博大精深的历史哲学观的。在以文学的笔法叙述历史时,司马迁重点关注的对象是人。在《史记》人物传记叙述时,司马迁有意识地建立了"通古今之变"与"原始察终,见盛观衰"之间的关系。在叙述"天人之际,承敝通变"的过程中,始终扣住人物的言行,用以小见大的叙述方式揭示一个王朝之所以被另一个王朝取代,是因为社会运动中有"敝"的存在。在表述其通变思想时还吸收了孔子的文质思想。为了把文质互变的理念贯穿到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叙述中,司马迁别开生面地采用议论的方式,将人物活动放到社会历史变化的大背景下。司马迁以六经为最高范本含义: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及文学的风貌。司马迁通过反省记言、记事的局限性,通过为人物立传以文学笔法提出了新史学追求的文化目标,大大地改变了先秦史学旧有的结构即在历史叙述真实性的基础上,选择典型事件、典型细节,用充满文学气息的笔法和生动形象的语言展示人物的精神风貌,关注他们在历史中的价值。
【作者单位】: 淮阴师范学院文学院;
【关键词】: 司马迁 《史记》 文学特质 历史哲学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13&ZD111)
【分类号】:I207.5
【正文快照】: 长期以来,人们大都是从史学和文学的角度来认识和评价《史记》的,认为《史记》是中国的第一部通史,《史记》开创了中国史学的新纪元;认为《史记》是一部伟大的纪传体作品,有很强的文学性,是一部前无古人的传记文学。这种认识自然是正确的。然而,这样做无疑是忽略了司马迁自身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杨福泉;;扬雄的历史哲学与人物评论[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2 瓦尔特·本雅明,张旭东;历史哲学论纲[J];文艺理论研究;1997年04期
3 夏露;苏轼历史哲学观探微[J];社会科学研究;1984年04期
4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吕鹏志;;论格非小说中的历史哲学[A];东方丛刊(1995年第2辑 总第十二辑)[C];1995年
2 俞樟华;梅新林;;巫史子文化的承传与重构——司马迁历史哲学论纲[A];东方丛刊(1996年第1辑 总第十五辑)[C];1996年
,本文编号:6833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6833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