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现代文学论文 >

论“抉心自食”——写于新思潮百年之际

发布时间:2017-08-17 09:46

  本文关键词:论“抉心自食”——写于新思潮百年之际


  更多相关文章: 新思潮 古代性 现代性 传统漂变 普世认知


【摘要】:国家社会及其文化激烈变迁之际,其古代性与现代性的关系,并无一个放诸四海而皆准的模式。在英国,其"古代"直接通往"现代",是"直通过渡"的模式;而后起现代化的奥斯曼土耳其,它的"古代"与"现代"相互纠缠,是一种"磨合融汇"的模式。而新思潮在中国社会文化蜕变关头所表现出来的"古代"与"现代"的关系,最恰当的描述应是"逆接"。"逆接"模式的实质是社会文化演变历程的自我吞噬,以文化价值上的自我吞噬为开辟文化新的生机。鲁迅当年对新思潮悲壮的"抉心自食"其实是有非常清醒的认知的,并将自己的心路历程隐写在《墓碣文》里。新思潮将外来文化及其观念的一时有效性当作普世原则来接受,它一面焕发出改造社会和文化的巨大动能,另一面也埋下将自身文化传统扫地荡尽的伏笔。此种普世认知是有局限性的。
【作者单位】: 中山大学中文系;
【关键词】新思潮 古代性 现代性 传统漂变 普世认知
【分类号】:I210
【正文快照】: 以1915年9月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新青年》前身)为标志,中国迎来了重要的历史转机。《新青年》所发起的新思潮重新塑造了中国的文化面貌。它的历程虽然短暂,1919年五四运动发生即告消退,但却是此后现代史上波澜壮阔的国民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乃至新国家开国建政后相当长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子文;;戏剧的“现代性”与作者立场[J];戏剧文学;2009年05期

2 陈燕谷;现代性:未完成的和不确定的[J];读书;1997年10期

3 ;“五四”新文学运动处于前现代性阶段[J];文艺理论研究;1998年02期

4 张卫中;90年代中国城市小说的现代性[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5 李怡;“走向世界”、“现代性”与“全球化”[J];当代作家评论;2004年05期

6 张剑;;“现代性”视野下的理性问题探讨[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7 王德威;;被压抑的现代性[J];社会科学论坛;2006年02期

8 余琳;;现代性视域中的戏剧之花——也谈“戏剧精神”的回归与建设[J];戏剧文学;2006年03期

9 林广泽;;从“现代性”解读文学的“现代性”[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10 关峰;;周作人小说《江村夜话》的现代性[J];名作欣赏;2007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雷锐;;论现代文学的现代性及其特点[A];东方丛刊(2003年第1辑 总第四十三辑)[C];2003年

2 马俊山;;《压迫》解读:视界错位与现代性塌陷[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届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0年

3 伍茂国;;古典性与现代性:相逢在《门外》[A];看一支芦苇——辛笛诗歌研究文集[C];2012年

4 张颐武;;“现代性”与“凝视”的焦虑[A];东方丛刊(1995年第3辑 总第十三辑)[C];1995年

5 陈红旗;;现代性的风度:周文与川康边地忆叙[A];周文研究论文集[C];2007年

6 潘世圣;;论《前茅》的艺术变化[A];郭沫若史学研讨会论文集[C];1986年

7 吕正惠;;《革命与形式》序[A];茅盾研究(第11辑)[C];2011年

8 王桂妹;;闻一多对新诗现代性的理解与救正[A];闻一多研究集刊(纪念闻一多诞辰100周年)[C];2004年

9 陈芝国;;危机之下的抉择——论宋淇的散文诗[A];当代散文诗的发展暨“我们”文库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10 荒林;;郑敏诗歌:女性现代性文本[A];郑敏诗歌研究论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恪 王一川;回到现代性的地面[N];中国教育报;2002年

2 范垂功;如何表现现代性?[N];文艺报;2010年

3 范垂功;关注现代性的运行[N];文艺报;2011年

4 刘琼;“现代性”的融入[N];文艺报;2011年

5 孟繁华;“多元现代性”及其冲突[N];文艺报;2009年

6 段崇轩;要“现代性” 更要“民族性”[N];文艺报;2007年

7 袁盛勇;暧昧的现代性[N];文学报;2007年

8 杨四平;当前新诗的城市诉求[N];安庆日报;2005年

9 ;现代性、修辞术和中国式《尤利西斯》[N];中国教育报;2004年

10 雷达;现代性观照下的乡土之魂[N];文学报;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菲;论鲍十小说的现代性[D];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5年

2 田甜;社会转型视角下《孽海花》的现代性书写[D];江西财经大学;2012年

3 罗婷;现代性的另一种姿态[D];浙江大学;2009年

4 李玮;立足“本土中国”的现代性写作[D];山东大学;2007年

5 常丽娟;被遮蔽的另类现代性[D];新疆大学;2011年

6 王雪;反讽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09年

7 冯波;“乡下人进城”小说中的“日常生活方式”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8 李雪莲;“文学的现代性”勘探之一种[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9 李岩;论五四启蒙文学的现代性[D];西北大学;2007年

10 陈晓慧;现实的“延异”[D];厦门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6883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6883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908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