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现代文学论文 >

论《像我这样一个女子》的复调艺术

发布时间:2017-09-01 06:16

  本文关键词:论《像我这样一个女子》的复调艺术


  更多相关文章: 西西 《像我这样一个女子》 复调


【摘要】:《像我这样一个女子》是香港女作家西西短篇小说中的一篇佳作,独白体的形式下隐藏着对峙并存的多种声音,形成矛盾与悖论和谐共生的艺术张力。本文从复调小说理论出发,通过文本细读,研究并归纳出作品中多声部、对位结构以及未完成性等复调艺术特点。
【作者单位】: 江南大学人文学院;
【关键词】西西 《像我这样一个女子》 复调
【分类号】:I207.427
【正文快照】: 1929年,苏联文艺学家巴赫金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创作问题》中首次提出“复调”概念,并以此来描述陀氏小说中多声部、对位以及对话等特点。巴赫金认为,陀氏小说具有不同于之前欧洲和俄国“独白型”长篇小说的特点,既没有全知全能的人物视野,也没有主导性的作者意识。人物与作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璐;;理论的迷雾——巴赫金“复调”小说理论在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中的运用[J];文艺研究;2015年07期

2 钱中文;“复调小说”及其理论问题——巴赫金的叙述理论之一[J];文艺理论研究;1983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鸿燕;贺昱;;论《像我这样一个女子》的复调艺术[J];名作欣赏;2017年12期

2 王金金;;《洪堡的礼物》中复调特征研究[J];青年文学家;2016年32期

3 杨猛;;董启章小说《体育时期》的复调特征[J];语文建设;2016年14期

4 李悦;;《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的复调叙事特征[J];普洱学院学报;2016年02期

5 蓝云春;陈许;;不露声色的作者——巴赫金对话理论视域下的《圆屋》解读[J];外语研究;2016年01期

6 沈帅;;社会零余者的自我毁灭——电影《天注定》中的复调叙事[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6年02期

7 曾晨;;艾伟小说中的复调现象[J];焦作大学学报;2015年02期

8 黄路;刘力;;略论巴赫金的诗学体系[J];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年03期

9 张正榆;;论《父亲的微笑之光》的复调特征[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4年05期

10 王林;;关注社会现实 切近文学现场——吴野先生的评论生涯[J];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13年02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张炜婷;;论董启章《体育时期》的复调小说精神[J];长城;2012年08期

2 王西强;;复调叙事和叙事解构:《酒国》里的虚实[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3 缑广飞;;巴赫金复调理论的哲学意蕴[J];国外文学;2008年03期

4 杨贤稳;;微型对话与大型对话:两种复调小说比较——以鲁迅的《孤独者》和余华的《兄弟》为例[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06期

5 李遇春;;对话与交响——论长篇小说《秦腔》的复调特征[J];小说评论;2006年01期

6 吴晓东;鲁迅第一人称小说的复调问题[J];文学评论;2004年04期

7 黄书泉;论《尘埃落定》的诗性特质[J];文学评论;2002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德;;中国有传统复调音乐吗?——《中国传统复调音乐》编后随记[J];人民音乐;2008年06期

2 ;2012全国音乐艺术院校第三届复调音乐第二届管弦乐配器学术研讨会[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3 张旭冬;20世纪复调学科的创新成果——于苏贤教授《20世纪复调音乐》述评[J];人民音乐;2002年09期

4 杨琳桦;“对话”还是“对位”——论复调类型的美学适用性及其发展的现代维度[J];国外文学;2002年03期

5 张旭冬;《20世纪复调音乐》(于苏贤著)[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6 刘进军;以主调与复调配套训练强化钢琴教学[J];中国音乐学;2003年04期

7 莫嘉丽;;试论《突然我记起你的脸》的复调艺术[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8 王伟;;正确理解和运用“复调”[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S1期

9 辛丰年;;遥听19世纪末“大复调”[J];视听技术;2007年12期

10 孙博;;对复调音乐写作教学引发的思考[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永平;;研究生“现代复调音乐”课程教学略论[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2 胡筱铮;;对当代复调教学的几点思考[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3 吕军辉;;国内七本复调教材的教学体会[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4 田艺苗;;试论复调公共课教学[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5 孙博;;简析专业课复调教学与共同课复调教学[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6 龚佩燕;;《浅谈复调教学中初学者容易混淆的概念》[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7 印真;;关于复调共同课教学中存在问题的思考[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8 龚晓婷;;二十年来中央音乐学院复调教学之我见[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9 马玉峰;;分析为主 写作为辅——音乐表演及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复调公共课教学的一点建议[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10 李吉提;;受益于技术理论课间的横向沟通[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赵富荣;细节 复调 哲理 诗性[N];文艺报;2014年

2 古驰;执拗于复调合唱的“学者”歌手[N];第一财经日报;2014年

3 木心;《南平红荔》的复调和共鸣[N];中国电影报;2012年

4 刘晗;倾听离别的复调哀歌[N];文汇报;2013年

5 祁斌斌;中央院学生复调音乐会颇具新意[N];音乐周报;2006年

6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博士生 陈芸;时间的复调[N];文汇报;2012年

7 解tB;新一代的接力 传统与时代的“融合”[N];中国艺术报;2014年

8 陈曦;用“复调”思维解析曹禺接受史上的矛盾现象[N];文艺报;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项霄;论《群山回唱》的复调[D];广西大学;2015年

2 钟许玲;论托尼·莫里森《最蓝的眼睛》中的复调艺术[D];海南大学;2015年

3 方林;巴赫复调钢琴作品合唱性研究[D];云南艺术学院;2016年

4 唐碧聪;传统对位技法在当代作品的新形态[D];中国音乐学院;2016年

5 武楠;苍茫厚土的生命悲歌[D];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6年

6 王晶;多风格复调在中国新音乐中的应用[D];武汉音乐学院;2016年

7 班允沛;西方复调技法在中国20世纪音乐作品中的运用[D];吉林艺术学院;2016年

8 张彬彬;现代形式语言解读[D];南京艺术学院;2016年

9 刘平阳;众声喧哗的北平—电视剧《北平无战事》复调叙事研究[D];上海戏剧学院;2016年

10 胡冰亚男;论肖邦叙事曲中的复调元素及其演奏[D];山西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7704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7704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1d7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