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鬼”的分类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01 13:03
本文关键词:日本“鬼”的分类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日本的鬼 分类 20世纪70年代后 自然性 人性 反思
【摘要】:“鬼”作为人类想象中创造出来的一种灵怪,与人类社会紧密相连。它存在于人们的潜意识当中,是人们内心的映射。因此,“鬼”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深刻反映出一个时代人们的思想状况。众所周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埋头于自身的发展,经济位列世界第二,文化在这一期间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因此,本文拟以20世纪70年代后的文学作品为研究对象,对其中出现的“鬼”进行分类。本文首先通过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以及对比研究法来分析了日本“鬼”的由来、“鬼”的形象、“鬼”的变种。其后通过归纳法对收集到的125例“鬼”进行分类归纳总结。本文的文章重点在于如何确定“鬼”的分类标准。笔者希望能够寻找出一些更为通俗、更为直观的分类方法。在经过多方论证后,将分类标准定为服装、住所和性格三个层面。服装与住所是从“鬼”的外在层面上进行探究的分类标准,而性格则是从“鬼”的内在层面上进行探究的分类标准。服装是人类特殊的一种创造性行为,而“鬼”作为人类想象中产生的事物,它的服装可以说是当时代人类意识最明显的体现。本文采用小川安朗的被服分类方法对收集到的125例“鬼”进行了服装样式上的分类。其后又从服装素材上,对125例“鬼”进行了分类。从分类结果中得出20世纪70年后鬼的形象设计上,由以前的偏重自然性发展到更为偏重人性。住所出现在每一个时代每一个人的生活当中,自然而然也会映射到“鬼”上,本文将“鬼”的住所大致上分为“山”与“人家”两类,“山”是指远离人类社会的住所,“人家”则是指存在于人类社会的住所。在这一分类基础上对125例“鬼”的住所进行了分类。在这一分类结果中,可以明显地观察到“鬼”越来越接近人类社会,越来越由自然性偏向于人性。性格的分类标准,则意图从“鬼”的内在层面上进行分类,本文中所指的性格主要是指“鬼”的对人关系。将125例“鬼”按照善良的“鬼”和邪恶的“鬼”两种进行分类。这一分类的统计结果显示20世纪70年代后善良的“鬼”出现的次数明显多于邪恶的“鬼”,这是与之前极为不同的一点。而考虑到当时的社会背景,尤其是道德感缺失、经济利益至上主义的盛行,可以理解为这是知识分子的一种抗议方式,通过塑造单纯善良的“鬼”来与丑恶的人类行为形成强烈对比,来借此表达知识分子对当时社会的一种叩问与反思。
【关键词】:日本的鬼 分类 20世纪70年代后 自然性 人性 反思
【学位授予单位】:东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I313.06
【目录】:
- 摘要5-6
- 要旨6-8
- 第一章 はじめに8-10
- 1.1 先行研究8-10
- 1.2 研究内容10
- 1.3 研究方怯10
- 第二章 鬼とは何か10-15
- 2.1 鬼の定义10-11
- 2.2 鬼のイメ一ジ11-14
- 2.3 鬼の由来14
- 2.4 鬼の变容14-15
- 第三章 鬼の分类15-39
- 3.1 服装からの分类15-34
- 3.1.1 服装の类别16-21
- 3.1.2 鬼の分类一服の形态から21-30
- 3.1.3 鬼の分类一服の素材から30-32
- 3.1.4 服装による鬼の分类からの考察32-34
- 3.2 住Q妞椁畏掷,
本文编号:7722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7722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