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诗话的环境美学——以孟浩然山水诗为例
本文关键词:一种诗话的环境美学——以孟浩然山水诗为例
【摘要】:对山水诗所涉自然美的性质与意义,美学界一直存在分歧,显示了哲学与艺术学的冲突。但是,以孟浩然为代表,山水诗表现为哲学与艺术合为一体的独特话语方式,兼具理论品质和人居理想。首先,在叙事观念上,根据"言-象-意"结构系统理论,山水诗就是一种哲理的表达方式,我们不能用现代学科分工眼光把山水诗当作哲学之外的单纯的文艺作品,再借助所谓的哲学去解读其中的思想内涵。其次,在叙事方式上,以孟浩然为代表的山水诗没有简单地突显心灵化的山水世界,而是注重描绘现实的山水环境,善于通过环境意象叙事尤其是山水意象叙事来表达对人类与自然世界本质的认识,淡化了理论思辨与感性审美的冲突,兼容了思辨逻辑与审美逻辑。再者,在叙事主题上,以孟浩然为代表的山水诗传递了浓厚的日常生活气息,体现了热爱故土、穿行城乡的山水人居意识,展示了独特的乡土情结、自然趣味、人生境界,堪称知性的山水人居经验系统。
【作者单位】: 湖北文理学院美术学院;
【关键词】: 孟浩然 山水诗 人居理想 环境叙事美学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古代环境美学史研究”(13&ZD072)
【分类号】:I207.22
【正文快照】: 山水诗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成果,展示了独特的自然景象及其审美经验。然而,山水诗中的自然景象究竟属于自然美,还是精神美,或是艺术美,存在明显的分歧。早在魏晋时期,人们广泛关注庄子所论“逍遥游”是否需要借助自然这一中介,即“有待”或“无待”,表明思想界十分重视自然美及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文刚;孟浩然佚诗新辑[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年04期
2 于一元;;孟浩然[J];山花;1989年04期
3 杭宁;;孟浩然的《春晓》[J];父母必读;1981年02期
4 刘孝红;;论孟浩然的“风流”[J];安康师专学报;2006年06期
5 程芳;;谈孟浩然隐逸不仕的内在原因[J];枣庄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6 张震英;;2011年孟浩然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7 孟祥光;王辉斌;;孟浩然研究的现在与将来[J];阅江学刊;2012年01期
8 郭翠凤;形象生动 意蕴深藏——读孟浩然《过故人庄》[J];内蒙古电大学刊;1993年01期
9 董孝一;;水中著盐,饮水乃知——从“用典”看孟浩然诗的“清淡”[J];山花;2014年08期
10 孟子勋;;孟浩然诗歌自然清淡的审美取向[J];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园;孟浩然及其诗歌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嫣然;孟浩然人生的二重奏—仕与隐[D];山东大学;2014年
2 王弯弯;孟浩然诗歌用典研究[D];湖南大学;2014年
3 朱猛;孟浩然诗歌创作艺术渊源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4 孙丽华;论孟浩然的故乡情结[D];湖北师范学院;2015年
5 刘峰峰;论孟浩然及其诗歌在唐代的接受与传播[D];漳州师范学院;2012年
6 王艳萍;气:孟浩然及其诗歌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3年
7 刘文婷;《孟子》对孟浩然思想影响之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4年
8 杨东莉;孟浩然在宋元时期的接受[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李荣;孟浩然创作和思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10 李静;孟浩然近体诗意象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7751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7751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