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点将录”批评形式的民族特色与意义机制
发布时间:2017-09-06 22:02
本文关键词:论“点将录”批评形式的民族特色与意义机制
【摘要】:文化按其实质就是人类用符号交流信息、传递意义的行为总和,文化特征或者民族特色也即某一群体关于意义生产、传播、诠释以及接收的方法特征。任何意义建构、传递都要纳入一定的形式中去,点将录批评模式的民族特色其实就包蕴在这种批评形式所运用的中华民族特有的意义生产、表达机制之中。类比取譬法实际上是将文人群体按照水浒英雄谱系关系纳入系统之中进行定位,确定其价值意义,诗系宗派的展示乃是通过建构符号分类体系来重建理论秩序,文人生平小传的钩沉其实是为读者接受讯息提供语境条件,方便起到知人论世之效。
【作者单位】: 兰州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关键词】: 点将录 批评形式 譬喻 符号学 语境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当今中国文化现状与发展的符号学研究”(13&ZD123) 兰州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11LZUJBWZY005)
【分类号】:I206
【正文快照】: 引言:点将录的渊源及界定任何意义都需要通过一定的符号形式表达出来,由于历史背景、文化习惯的不同,不同民族形成了各不相同的表意机制。相较于西方条分缕析的逻辑推理演进模式,中国的批评理论则多近于自《周易》而来的“立象以尽意”的表意模式,通过比拟象征的形式来传达意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韩陆山;;独特的艺术个性的产物——张洁作品的审美探析[J];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4年04期
2 韩陆山;;唐宋诗审美心理嬗变探析[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年12期
3 郑雪玲;;浅析先秦时期“文”的含义及其对后世的影响——以“文饰”之“文”作为代表[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年03期
4 李腾飞;李晓萍;;试论《文心雕龙·物色》的美学内涵[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5年06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黄庆发;薛雪《一瓢诗话》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2 ,
本文编号:8056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8056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