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现代文学论文 >

论严歌苓小说的边缘书写

发布时间:2017-09-08 04:19

  本文关键词:论严歌苓小说的边缘书写


  更多相关文章: 严歌苓 边缘书写 边缘人 异类情感 叙事技巧


【摘要】:严歌苓被称为最具影响力的海外华人作家,其作品集可读性与深刻性于一体,多次在国内外斩获大奖。她童年时经历文革,青年时曾上越战前线,三十岁又远赴海外留学。丰富的生命体验让她对于各种边缘人物和边缘情感的认识多了几分清醒和理性。严歌苓凭借敏锐的观察和细腻的思考,在臻于成熟的创作道路上将对极致环境下人性的探索作为毕生的文学追求,拓宽了文学的表现领域。本文试图打破前人研究中根据题材或者创作时期对严歌苓作品的分类,对其进行整体观照,揭示严歌苓在边缘书写的不同文本内容中彰显的人性关怀。论文主体分为三个部分:第一章笔者纵观严歌苓整体的创作历程,分别通过边缘人形象的系列书写和边缘情感的观照两个部分梳理了其边缘书写的多种选择。第二章从叙事视角的多重性和不同时空向度下的叙事两个方面探讨了严歌苓在边缘书写过程中所体现的叙事技巧。第三章采用知人论世的方法对严歌苓边缘书写的形成过程进行剖析,将作家多彩的人生阅历分为若干阶段,一窥严歌苓边缘书写的写作追求和文学理想的成因。
【关键词】:严歌苓 边缘书写 边缘人 异类情感 叙事技巧
【学位授予单位】:长春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I712.074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7
  • 绪论7-11
  • 第一章 边缘书写的多种选择11-27
  • 1.1 边缘人形象系列书写11-17
  • 1.1.1“军旅三部曲”中的蒙昧女性形象11-13
  • 1.1.2 文革中的“黑五类”形象13-15
  • 1.1.3 文化迁移中的漂泊移民形象15-16
  • 1.1.4“跪着宽容世界”的“地母”形象16-17
  • 1.2 边缘书写的异类情感观照17-27
  • 1.2.1 洛丽塔情结18-20
  • 1.2.2 俄狄浦斯情结20-22
  • 1.2.3 同性之爱22-24
  • 1.2.4 斯德哥尔摩综合症24-27
  • 第二章 边缘书写的叙事技巧27-30
  • 2.1 叙事视角的多重性27-28
  • 2.2 不同时空向度下的叙事28-30
  • 第三章 边缘书写的成因30-34
  • 3.1 童年经历的痛苦30-31
  • 3.1.1 家庭环境的影响30-31
  • 3.1.2 文革的创伤记忆31
  • 3.2 军旅生涯的压抑与绝望31-32
  • 3.3 移民美国后的敏感新生32-34
  • 结语34-35
  • 注释35-36
  • 参考文献36-38
  • 致谢3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晓林;严歌苓作品中的悲悯与荒诞[J];小说评论;2003年01期

2 朱青;外内对比的性格结构——严歌苓小说人物造型谈[J];当代文坛;2004年02期

3 朱青;;陌生化的效果——评严歌苓的《爱犬颗勒》[J];名作欣赏;2006年06期

4 郭洪雷;时世平;;别样的“身体修辞”——对严歌苓《金陵十三钗》的修辞解读[J];当代文坛;2007年05期

5 李经纯;;初识严歌苓[J];文学教育(上);2007年12期

6 徐凤娟;;怎一个“情”字了得——论严歌苓新移民小说中的情感书写[J];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09年01期

7 王文璨;;柔韧的赞歌——浅析严歌苓的《小姨多鹤》中女性形象[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9期

8 管方;;严歌苓:逼自己最后一回[J];小康;2010年03期

9 邓玉英;;悲剧与抗争——严歌苓小说中的女性形象[J];青年作家(中外文艺版);2010年02期

10 严歌苓;李宗al;;严歌苓谈人生与写作[J];华文文学;201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槟;;移民的况味——严歌苓小说中的美国抒写[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下)[C];2012年

2 白烨;;难以遮蔽的人性光辉——读严歌苓长篇新作《第九个寡妇》[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6.2)[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实习生 孙旭辉;严歌苓:我在美国经历了一次大洗牌[N];文学报;2004年

2 本报记者 杨雅莲;严歌苓:人生比小说更精彩[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杨雅莲;严歌苓:用英文写作发现幽默潜能[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金涛;严歌苓:在历史中追问 在创作中燃烧[N];中国艺术报;2011年

5 本报记者 王京雪;严歌苓:“动人的人都是有缺陷的”[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6 本报记者 丁杨;严歌苓:以“家族史”写作折射知识分子命运[N];中华读书报;2011年

7 本报记者 韩莉;严歌苓:翻手苍凉覆手繁华[N];河北日报;2012年

8 本报记者 杨雅莲;严歌苓:命中注定要写《陆犯焉识》[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2年

9 本报记者 李君娜;严歌苓:我有一个同情的耳朵[N];解放日报;2013年

10 胡皓;看新华先锋如何打造严歌苓[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邢楠;严歌苓小说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2 张栋辉;论严歌苓新移民小说的跨域书写[D];山东大学;2011年

3 李燕;跨文化视野下的严歌苓小说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云丽;严歌苓小说的伦理叙事[D];山西大学;2007年

2 李n,

本文编号:8118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8118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a03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