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中国诗歌思维方式现代变革
本文关键词:科学与中国诗歌思维方式现代变革
【摘要】:作为"五四"启蒙思想核心的民主与科学,促进了现代中国新知识系统的形成,这种基于自然科学的知识系统在文学创作、社会思潮等领域发生泛化,对中国诗歌的现代变革产生了巨大影响。科学对传统诗歌的思维结构和思维程式产生激烈冲击,传统诗歌思维重直觉感悟、重整体辩证的思维程式被重客观、量化、理性、实证的新方法所取代,表现在思维形式上由以情为主转为知性重理,在思维导向上由尚虚为显到尚实为显,在思维过程上由字思维过渡到句思维,共同展现出古代诗歌思维方式的现代性变革与转向。由于这些思维特征的改变,造成了现代诗歌取材的客观化、情感体验的综合化、语言表达的逻辑化、审美趣味的知性化,驱动了现代诗歌的变革。
【作者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 科学 诗歌 情理 虚实 字思维 句思维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资助“中国新诗传播接受文献集成、研究及数据库建设(1917-1949)”(16ZDA240)
【分类号】:I207.2
【正文快照】: 中国的科学与人文的关系问题,是从近代伴随着西方思潮的进入而产生的。“五四”时期中西文化冲突问题的进一步深化,促进了科学主义思潮在中国的形成,为新文化运动做好了精神准备,“知识分子号召接受科学的世界观,抛弃传统的生活哲学,是从20世纪的头20年开始的。”1作为“五四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国诗歌“四化”专题高级研讨会2000年7月在京召开[J];淮南师专学报;2000年04期
2 孙文波;中国诗歌的“中国性”[J];诗探索;2002年Z1期
3 雨桦;;中国诗歌高地:任立印象[J];时代文学(上半月);2012年12期
4 李怡;中国/西方:20世纪中国诗歌的难题与选择[J];三峡学刊;1996年02期
5 宋醉发;;中国诗歌的脸[J];中国诗歌;2013年09期
6 朱妍;;那些花儿正开,那些果儿要结——2013《中国诗歌》“新发现”诗歌夏令营侧记[J];中国诗歌;2013年11期
7 ;《中国诗歌通史》[J];中国诗歌研究动态;2013年02期
8 王小舒;;因旧与开新——小议中国诗歌的古今转型[J];中国文化研究;2013年04期
9 林瑞艳;;非议90年代以来的中国诗歌[J];厦门文学;2007年01期
10 ;宿松被授予“中国诗歌之乡”[J];诗歌月刊;2008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龙云;;对中国诗歌的几点期待[A];中国新诗:新世纪十年的回顾与反思——两岸四地第三届当代诗学论坛论文集[C];2010年
2 刘怀荣;;复远古艺术真相,,探中国诗歌源头——读《乐舞与仪式——中国上古祭歌形态研究》[A];中国诗歌研究动态(第一辑)[C];2004年
3 赵敏俐;;前言[A];中国诗歌与音乐关系研究——第一届与第二届“中国诗歌与音乐关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4 赵敏俐;;关于加强中国诗歌与音乐关系问题研究的几点思考[A];中国诗歌与音乐关系研究——第一届与第二届“中国诗歌与音乐关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5 张海芹;;“2005年《中国诗歌通史》第三次编委会会议”召开[A];中国诗歌研究动态(第二辑)[C];2007年
6 张桃洲;;存在的几副面孔——从《入梅丛书》看1990年代以来中国诗歌的语言与现实[A];新诗研究的问题与方法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游友基;;辛笛对中国诗歌现代化的贡献[A];看一支芦苇——辛笛诗歌研究文集[C];2012年
8 伍明春;;一部秉持艺术性原则的选本——简评王光明编选《2002—2003中国诗歌年选》[A];中国诗歌研究动态(第一辑)[C];2004年
9 马大品;;佛教道教与中国诗歌之关系[A];中国语言文学资料信息(1999.1)[C];1999年
10 毛
本文编号:8128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8128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