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现代文学论文 >

论陶渊明诗歌中的山水情怀

发布时间:2017-09-08 12:40

  本文关键词:论陶渊明诗歌中的山水情怀


  更多相关文章: 陶渊明 山水情怀


【摘要】:"田园诗人"陶渊明的诗歌,可归类为山水诗的不多,但其实并不乏对山水景观的刻画,大致有二十多处。从某种程度上而言,我们既可以称陶渊明为"田园诗人",同样称之为"山水诗人"。
【作者单位】: 湖北师范学院文学院;
【关键词】陶渊明 山水情怀
【分类号】:I207.22
【正文快照】: 陶渊明是开创田园诗风的第一人,他的作品中多的是对田园生活的描写与感悟。历来的研究即使观察的角度、依据的理论各异,但最终会将聚焦至其田园诗之上。而细品陶诗,他的诗歌里有二十二篇关于山水的描述,与谢灵运直接写山水诗的数量差不多。现在我们也许不应当只把陶渊明当作田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建国;;忧生之嗟与自由之鸟[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2 杨俊;;论陶渊明美学思想对江南古典园林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03期

3 肖进红;;陶渊明人格之我见[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2期

4 张海滨;;论陶渊明诗中的菊花意象[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10期

5 魏耕原;;陶诗的矛盾[J];安康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6 王振泰;从《词论》与《闲情赋》看中国古典文学研究[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7 吴国盛;;自然的发现[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8 白振奎;陶谢诗中之“理”比较——兼论诗与理的关系[J];北方论丛;2002年01期

9 刘中文;论白居易对陶渊明的阐释与融化[J];北方论丛;2005年04期

10 杨秋荣;鸟儿飞往不同的地方——海子的隐逸情怀兼与陶渊明之比较[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小燕;魏晋隐士美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刘明辉;魏晋士人政治心态类型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李希;郭象哲学与中古的自然审美[D];吉林大学;2011年

4 陈蕾;郑珍诗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李红岩;魏晋南北朝困厄文人创作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6 李华;汉魏六朝宴饮文学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7 陆庆祥;苏轼休闲审美思想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8 罗洁;陶渊明图像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9 曾小明;魏晋名士的身心观[D];湖南大学;2010年

10 杨合林;玄言诗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谭卓华;从桃花源到浣花溪——杜甫对陶渊明精神家园的守望[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陈颖;美籍学者孙康宜的中国古典诗词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3 冷淑敏;再论王绩的慕陶情结[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李振认;荆轲形象论[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5 王景龙;陶渊明的政治情结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6 赵雪梅;陶渊明诗文中的生态美学思想[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7 李洪彬;论陶渊明的乐境[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任江维;陶渊明诗歌典型意象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9 张平;潘德舆及其诗歌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10 刘酩诗;《古诗十九首》在魏晋六朝唐代的传播接受[D];暨南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碧;“素”——陶渊明诗歌的审美追求[J];船山学刊;2003年04期

2 卞东波;;谁是陶渊明,谁的陶渊明?——陶渊明之谜与陶渊明经典之变迁[J];古典文学知识;2012年06期

3 赵治中;还陶渊明以本来面目[J];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年04期

4 罗春伟;;浅谈陶渊明的诗歌特点[J];吉林教育;2010年04期

5 田钰佳;;现代社会精神层面的冲击波——浅议陶渊明诗歌对现代生活的价值与意义[J];青年文学家;2012年13期

6 郝凤彩;陶渊明诗歌中的时间描写[J];语文学刊;2002年06期

7 付以琼;试论陶渊明忧患感的消解[J];南昌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8 汪榕培;让陶渊明走向世界[J];九江师专学报;2001年S1期

9 张丽杰;论陶渊明诗歌与酒[J];哈尔滨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3年07期

10 富世平;陶渊明隐居观浅论[J];华夏文化;2003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陈言;;陶渊明研究情况介绍——30年来陶渊明讨论和研究的回顾[A];东方丛刊(1997年第1、2辑 总第十九、二十辑)[C];1997年

2 曹林娣;;论中国文人园林的陶渊明情结[A];中国民族建筑论文集[C];2001年

3 王雯靖;武雪皎;;浅析陶渊明诗歌的意象建构及其审美意韵[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高春燕;;陶渊明诗歌意象的文学本原观探源[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陈月雄;;陶渊明诗歌的“自然”之美[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3卷)[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徐志啸;如何认识陶渊明诗歌价值[N];中华读书报;2006年

2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 蔡彦峰;玄学与陶渊明诗歌的“怀古”[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3 深圳商报记者 梁瑛;探究当代生存困境的根源[N];深圳商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田晋芳;中外现代陶渊明接受之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2 吕菊;陶渊明文化形象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3 王卓玉;逯钦立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4 李红梅;韩国古典诗歌中的陶渊明研究[D];延边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纯;论陶渊明此生追寻之梦[D];青海师范大学;2012年

2 吕苗苗;清诗话中陶渊明诗歌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3 姜彦章;船山诗学三论[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4 吴莹;从“质性自然”到“一语天然”—陶渊明自然思想及诗风析论[D];青海师范大学;2008年

5 朱道平;陶渊明社会思想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09年

6 王胜奇;陶渊明文体贡献论略[D];江西师范大学;2009年

7 朱文霞;北宋时期对陶渊明的接受[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8 饶艳;陶渊明的美学思想[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9 李晓敏;陶渊明生死观与佛教文化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09年

10 唐汉娟;陶渊明诗歌中的概念隐喻[D];湖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8140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81409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ed3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