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现代文学论文 >

论纪德自传中的身份建构

发布时间:2017-09-13 20:09

  本文关键词:论纪德自传中的身份建构


  更多相关文章: 纪德 自传 身份 自传空间 《如果种子不死》


【摘要】:安德烈·纪德是法国二十世纪最重要的作家之一,1947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阅读纪德的作品会发现,探索自我、袒露自我、超越自我一直是其创作的鲜明主线。他常常将强烈的自我意识和反叛精神融入作品的创作中,这也使其诸多著作带有浓烈的自传色彩。1926年出版的《如果种子不死》不仅是纪德的一部重要自传,还是西方自传中的经典之作。本论文主要以纪德的自传《如果种子不死》为研究对象,同时结合他的其他自传性作品来探讨其自我身份建构问题,并进而研究其自传独特的书写艺术。论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导论部分,首先阐述了在自传研究已成为一个学术热点的背景下,研究纪德自传的重要意义。其次,在综述国内外关于纪德自传主要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本论文的主要写作思路。第一章主要探讨纪德自传写作的多重动因。挥之不去的战争阴影、个人信仰与情感所遭遇的双重危机,以及其新作《科里同》在出版过程中遇到的波折、出版后遭受的冷遇与非议,让纪德对自我产生了怀疑,陷入了身份焦虑的泥潭。对纪德而言,写作自传成为他摆脱焦虑、重塑自我、挑战自我的一种重要方式。第二章主要论述了纪德自传中的自我身份建构问题。在《如果种子不死》中,纪德追溯了压抑的家庭环境和清教徒教育带给自己的深远影响,试图通过对童年生活和北非“重生之旅”的迂回叙述来展现其从虔诚的清教徒到具有反叛精神的艺术家的身份转变。在顺从自然天性与反抗宗教道德之间,纪德以其艺术家的坦诚直视自己的内心,在写作中解放自我,探索自我的多种可能性。第三章主要剖析了身份建构中的自我形象塑造的复杂性和矛盾性。在意识到自传的局限性后,纪德以间接契约的形式将自己的自传和自传性作品互为参照,为读者构建了一个庞大的“自传空间”。同时,这也使纪德将复杂多变的自我形象延伸至其所有的作品当中。在自传中,纪德借助忏悔语境,通过坦白与隐藏的交替为自己独特的宗教道德观进行辩护,在“忏悔”中实现了自我形象的多样化。结语部分是对全文的总结,论述纪德自传书写的意义和影响。
【关键词】:纪德 自传 身份 自传空间 《如果种子不死》
【学位授予单位】:扬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I565.074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6
  • 引言6-14
  • 一、纪德与自传写作6-7
  • 二、研究综述7-14
  • 第一章 身份焦虑下的自传冲动14-28
  • 第一节 精神危机下的书写诉求14-19
  • 第二节 《科里同》的自我突破19-23
  • 第三节 “那喀索斯”的自我追寻23-28
  • 第二章 自传书写中的身份建构28-47
  • 第一节 从清教徒到反叛者28-36
  • 第二节 反叛者的矛盾与挣扎36-42
  • 第三节 反叛者的自我实现42-47
  • 第三章 身份建构的矛盾性和复杂性47-63
  • 第一节 “自传空间”的延伸47-56
  • 第二节 忏悔与“自辩”56-63
  • 结语63-64
  • 参考文献64-68
  • 附录68-69
  • 致谢69-70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70-7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钧;;相通的灵魂与心灵的呼应:安德烈·纪德在中国的传播历程[J];江海学刊;2007年03期

2 张放;;解读纪德、纪德主义[J];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3 陈亮;杨逻;;纪德研究述评[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4 宋敏生;张新木;;艺术家的使命——论纪德的自我书写[J];当代外国文学;2010年04期

5 ;纪德归来[J];中国图书评论;2010年10期

6 张公善;;全欲生活:论纪德生活观的意义与问题[J];法国研究;2012年04期

7 白晓丽;;分析宗教及道德对纪德思想和写作的影响[J];文学界(理论版);2012年12期

8 Romain Rolland;宗汉;;封於纪德的忠告[J];世界知识;1937年04期

9 山村房次;须旅;;纪德和苏联[J];世界知识;1937年04期

10 徐知免;;纪德和他的《刚果之行》[J];读书;1986年11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强;再随纪德走一程[N];中国图书商报;2001年

2 余扬;纪德:窄门中,奏响“田园交响曲”[N];文学报;2010年

3 德肖 ;走向纪德走向自我[N];中国邮政报;2004年

4 崔子恩;晶体碎片:非线性的纪德[N];中国图书商报;2001年

5 ;专家说纪德[N];中国图书商报;2001年

6 车槿山;纪德的真理[N];中华读书报;2002年

7 莫莫;尽最大可能去担当人性[N];文汇报;2008年

8 记者 余传诗;上海译文社首次出版纪德作品系列单行本[N];中华读书报;2010年

9 本报书评人 云也退;十字路口洞开的客栈[N];中华读书报;2008年

10 树才;纪德:“我始终是大地的孩子……”[N];北京日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景春雨;纪德现代性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颖;纪德主义及其与纪德小说关系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2 刘焰;纪德:寻找自己的道路[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3 马慧;纪德的“傻剧”理念[D];黑龙江大学;2012年

4 张秀姿;纪德与曼德施塔姆文学创作中道德自我完善比较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5 雷娇娇;论纪德“道德三部曲”中的伦理身份和伦理选择[D];华中师范大学;2016年

6 张茜南;从《背德者》看安德烈·纪德的存在主义价值观[D];华中师范大学;2016年

7 杨雪;论纪德自传中的身份建构[D];扬州大学;2016年

8 唐琳;译介学视角下的《窄门》中译本研究[D];湘潭大学;2016年

9 李佳玲;纪德作品中的《圣经》原型[D];湘潭大学;2008年

10 周乐;纪德创作风格论[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8456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8456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607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