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先秦至唐五代哀悼诗的意象
本文关键词:论先秦至唐五代哀悼诗的意象
【摘要】:从历时、系统及组合规律的角度看,先秦哀悼诗的意象大多比较单一、表现比较疏松,以动植物意象为主,以想象之象为辅,大多采用赋、比、兴的表现方法连接。汉代哀悼诗的意象大多比较单一,有些纯粹是人物形象,表现也比较疏松,以并置法、比兴法、赋法组合。三国两晋南北朝哀悼诗坟墓、遗物、四时季节变幻中的物侯、天气意象增加,南朝始出历史人文意象,北齐始出送葬类意象,通过叠加复指式、对偶列举式、比兴式、跳跃式组合。唐五代哀悼诗的意象安排得比较密集:涌现了大量历史、神话、传说类典故意象,送葬类、遗屋类、遗作类、遗子女、坟墓意象有所增加,在组合方式上,较多用对仗或对偶句意象并举法,其次是跳跃式、叠加复指式、赋法并置、比喻式。其变化大体与语言的发展变化、诗歌体式的演变更替、作者从以感性思维为主到以理性思维为主的思维方式的演变更新等因素有很大关系。
【作者单位】: 常熟理工学院人文学院;
【关键词】: 先秦至唐五代 哀悼诗 意象 演变 组合规律
【基金】:2016年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先秦至唐五代哀悼诗研究”(2016SJB750012)
【分类号】:I207.22
【正文快照】: 当前学界对哀悼诗意象的研究存在以下问题:1.侧重于物象,轻视人物形象;2.从纵向看,鲜能描绘出意象的历时性变化;3.从横向看,大多只注意诸如松、柏、剑、琴等之类象征性意象而忽视了其他典型意象,而且对意象类型的归纳过于零散,系统性不强;4.鲜能总结出意象的组合规律。现试从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文凡;iJ妹美;;唐五代佛寺的发展及近年来的研究状况——兼评李芳民《唐五代佛寺辑考》[J];中国俗文化研究;2008年00期
2 盛会莲;唐五代百姓房舍的分配及相关问题之试析[J];敦煌研究;2002年06期
3 宫云维;有关宋人笔记中唐五代科举史料的几个问题[J];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3年01期
4 鲁茜;唐五代婚恋小说中的两性情爱关系阐释[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年03期
5 王剑;《唐五代江南工商业布局研究》[J];中国典籍与文化;2004年02期
6 冻国栋;;唐五代“练塘”资料中所见的“强家”与“百姓”——隋唐五代江南地方社会个案研究之一[J];魏晋南北朝隋唐史资料;2006年00期
7 冯汉镛;;唐五代来巴蜀的外国人[J];文史杂志;2006年02期
8 赵贞;;唐五代官方星占中的星官占卜[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9 陈洪英;;试论唐五代士商关系的变化[J];九江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10 范崇高;李明龙;;《全唐五代小说》校勘商议[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杨栩生;;唐五代时人论李白述评[A];中国李白研究(1994年集)[C];1994年
2 刘尊明;;论唐五代词的发展与城市文化的关系[A];东方丛刊(1997年第3辑 总第二十一辑)[C];1997年
3 彭国忠;;唐五代北宋绘画与词[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8年
4 何念龙;;唐五代李白再塑论纲[A];中国李白研究(2006—2007)——李白与当代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金滢坤;;唐五代科举考试中的冒籍——中国最早的“高考移民”[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6 张剑光;;六朝唐五代江南城市市场的形制与变化[A];唐史论丛(第十五辑)[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金滢坤;唐五代的童子科[N];光明日报;2001年
2 张晓芙;《唐五代小说的文化阐释》出版[N];光明日报;2002年
3 董乃斌;理尽一言 语无重出[N];中国文化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王虎;唐五代小说语词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2 盛会莲;唐五代社会救助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3 乜小红;唐五代畜牧经济研究[D];厦门大学;2004年
4 罗宁;唐五代轶事小说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5 赵一霖;唐五代人的精怪想象[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刘艳红;唐五代方位词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宫洪涛;论唐五代北宋的“诗人之词”[D];暨南大学;2010年
8 赵贞;唐五代星占与帝王政治[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妍容;唐五代敦煌婚丧礼俗概论[D];兰州大学;2015年
2 郑晓蕾;唐五代僧诗文学批评研究[D];新疆大学;2015年
3 陈茜;唐五代税草问题述论[D];青海师范大学;2015年
4 牟海霞;唐五代敦煌药材资源[D];西北师范大学;2015年
5 拓天梅;唐五代养子问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5年
6 王诗瑶;唐五代小说中的“江湖”观念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5年
7 李娟娟;汉至唐五代买地券复音词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6年
8 陈璐;唐五代民间命运观初探[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9 李佳宁;唐五代小说胡人形象研究[D];辽宁大学;2013年
10 亓艳敏;唐五代改姓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9413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9413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