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声改字与词体的律化
本文关键词:倚声改字与词体的律化
更多相关文章: 倚声 词体 改字 张枢 雅词 协音 文人词 周德清 姜夔 《词源》
【摘要】:《词源》中关于张枢倚声填词、审音改字的记载,表明南宋文人词已采用雅乐一字配一音的协音方式,这既有其音谱、歌法与声律方面的依据,也有颇多不合乐理及与倚声传统抵牾之处。通过张枢审音改字与姜夔、沈义父、杨缵、周德清等有关词曲倚声改字的比较分析,可知这种变化是当时文人以雅乐改造词乐、重新规范倚声填词与唱词所致,它赋予"倚声"以新的含义。从早期曲子词的"依曲拍为句"、"曼衍其声",到南宋雅词的"一字一音"、"音节皆有辖束",倚声方式的改变促使词体格律的形成与律词的兴起,并在俗词、俚曲交侵下力保词体独立及其一代文学之地位。
【作者单位】: 清华大学中文系;
【关键词】: 倚声;词体;改字;张枢;雅词;协音;文人词;周德清;姜夔;《词源》;
【分类号】:I207.23
【正文快照】: 在词的发展史上,有两次创作规范的形成塑造了词体的基本特征。一次是中唐时期“按曲拍为句”及词调的形成,实现了曲调与词格的对应统一,完成从一首曲调配合多种文词格式的自发的曲体创作向一首曲调配合一种文词格式的自觉的词体创作的转变,使曲子词成为一种与声诗、乐府、大曲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于韵菲;;宋代俗字谱“一字一音”记谱法研究(上)——从外在特征到内在含义的解读[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15年02期
2 李飞跃;;论词调的形成与词体的自觉[J];文艺研究;2014年12期
3 张玉奇;;词曲文字谱与音乐谱关系再论[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01期
4 张玉奇;;词曲文字谱与音乐谱关系考探[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5期
5 顾易生;关于李清照《词论》的几点思考[J];文学遗产;2001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郑盛龙;;论黄羲在“浙派人物画”形成中的作用[J];文艺研究;2017年02期
2 颜亓新;;传承与创新——新浙派人物画大家方增先的水墨人物画作品探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4年07期
3 邹跃进;;毛泽东时代美术中的“浙派人物画”及其与当代文化语境的关系——关于“浙派人物画”及其研究和艺术实践的几点认识[J];美术馆;2009年02期
4 张伟平(仁量);;“新浙派”中国画的研究现状及意义[J];中国美术;2008年05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吕卓民;简论北宋在西北近边地区修筑城寨的历史作用[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玉平;;倚声之源流与体制考论[J];江海学刊;2007年01期
2 胡建次;汪素琴;;中国古典词源“倚声”论的承传[J];兰州学刊;2011年05期
3 邓乔彬;周韬;;从“倚声”论唐宋词体之形成与初步发展[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4 张珍怀;漫话东瀛倚声学[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3期
5 李万堡;;“倚声填词”是抑扬顿挫还是字正腔圆[J];语文学刊;2006年20期
6 郭俪雅;;“倚声填词”论[J];中国音乐;2009年04期
7 介子平;;倚声谢尘缘[J];黄河;2010年02期
8 向联;;倚声填词育力作——《我和我的祖国》问世记实[J];歌曲;2001年10期
9 包克菲;;循宋词倚声而作的若干特点及词体的发展[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10 张四喜;;太原建城2500年倚声志庆[J];黄河;2003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周韬;词为“倚声”论[D];暨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9516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9516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