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入与共享:论少数民族文化在电视剧中的拓展
本文关键词:嵌入与共享:论少数民族文化在电视剧中的拓展 出处:《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7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传播的仪式观 少数民族文化 电视剧 国家认同
【摘要】:当前,少数民族题材电视剧发展面临着准入难、融资难、播出平台少的困难。少数民族题材电视剧同时具备促进国家认同的政治功能取向和市场资本的逐利取向,但也伴随出现了少数民族文化呈现空间受到制约的问题。少数民族题材电视剧中为适应政治功能要求,多通过直白的叙事强调民族团结、国家认同,力图促进少数民族国家认同的实现。而从传播的仪式观来看,促进认同的更佳方式是通过社会互动形成共识。应以更开放的文化传播政策将少数民族文化"嵌入"到各类题材电视剧中,为中华民族建构共同的文化记忆基础,为各民族间的相互理解提供对话的基础。
【作者单位】: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新闻传播系;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少数民族题材电视剧的叙事模式与国家认同研究”(16YJC860011)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G229.2;G122
【正文快照】: 一、问题的提出少数民族题材电视剧是指以表现少数民族文化、生活状态和生活方式、历史以及民族元素和民族精神为主要内容的中国特色电视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拍摄了大量的少数民族题材电视剧,再现与重构中华民族共有的历史、文化、风俗、精神、生活的记忆。这些电视剧的创作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董立人;;建立各民族相互嵌入式社会结构人人有责[J];中国民族;2014年10期
2 哈斯朝鲁;邹华芬;;我不害怕窥视——哈斯朝鲁访谈[J];电影艺术;2009年02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王云;;来自泸沽湖畔的声音[N];云南日报;2004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刘晓伟;;嵌入与共享:论少数民族文化在电视剧中的拓展[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7年02期
2 杜伟;王建华;;新疆高校嵌入式学生社区研究[J];昌吉学院学报;2016年05期
3 王志章;丛丹丹;;多民族相互嵌入式社区建设理论研究综述[J];中国名城;2016年08期
4 梁新正;姜志富;;兵团在建立各民族相互嵌入式社会结构中发挥大熔炉作用问题研究[J];兵团党校学报;2016年03期
5 严庆;;我国城市民族工作的再出发——解读和贯彻全国城市民族工作会议精神[J];民族论坛;2016年01期
6 许宪隆;张龙;;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对少数民族流动经营问题的破解——以维吾尔族与流入地政府为例[J];民族论坛;2014年12期
7 郭培筠;;从历史寓言走向文化寓言——新世纪内蒙古草原电影创作的审美转型[J];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8 李道新;;新民族电影——内向的族群记忆与开放的文化自觉[J];当代电影;2010年09期
9 邹华芬;;文化互动中的身份建构——以三部蒙古族影片为考察对象[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蓉芳;短篇电视剧为何辉煌不再[J];电视研究;2000年02期
2 王忠玲;强化精品意识 繁荣电视剧创作[J];电视研究;2000年07期
3 苏峰;注重整体结构——电视剧走向成熟的标志[J];中国电视;2000年01期
4 仲呈祥;追求有艺术的思想与有思想的艺术的统一——近年来中国电视剧创作概观[J];中国电视;2000年05期
5 ;2000年全国电视剧题材规划会综述[J];中国电视;2000年05期
6 杨新敏;论电视剧的戏剧性[J];中国电视;2000年06期
7 ;电视剧《嫂娘》研讨会综述[J];中国电视;2000年06期
8 ;唱响主旋律 多出精品剧——吉炳轩同志在2000年电视剧题材规划会上的讲话要点[J];中国电视;2000年07期
9 倪祥保;电视剧的艺术性与商业价值[J];中国电视;2000年09期
10 蒋淑媛;论上海地区电视剧的兴盛原因[J];中国电视;2000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兴叶;;关于电视剧发展的四点想法[A];中国传播论坛(2002)——中国电视剧传播[C];2002年
2 张仲年;;对电视剧的本性再认识[A];中国传播论坛(2002)——中国电视剧传播[C];2002年
3 马相武;;论电视剧中的日常生活[A];中国传播论坛(2002)——中国电视剧传播[C];2002年
4 侯洪;孙莉;谭俐莎;;论西部电视剧的命名、书写与传播生态及其思考[A];中国传播论坛(2002)——中国电视剧传播[C];2002年
5 吴秋雅;;另一种广告媒介——重新思考电视剧的传播行为与社会角色[A];中国传播论坛(2002)——中国电视剧传播[C];2002年
6 戴清;;中国电视剧的镜语特色反思[A];求异与趋同——中国影视文化主体性追求与现代性建构: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第五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文集[C];2008年
7 李庚;;电视剧中的性别符号体系解析[A];新世纪新十年:中国影视文化的形势、格局与趋势——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三届年会暨第六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0年
8 崔银河;;内蒙古电视剧三十年[A];中国少数民族文学60年学术研讨会会议手册[C];2009年
9 唐海;;近年来电视剧创作的特点及有关思考[A];中国传播论坛(2002)——中国电视剧传播[C];2002年
10 刘大敏;;从电视剧的播出探求与受众群体的关系[A];中国传播论坛(2002)——中国电视剧传播[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封莉邋记者 徐冠一;今年我省已有16部电视剧投产[N];吉林日报;2007年
2 记者 许维萍;省召开工业题材电视剧创作生产座谈会[N];辽宁日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许维萍;工业题材电视剧如何突破与起飞[N];辽宁日报;2009年
4 赵亮;拓宽工业题材电视剧创作之路[N];中国艺术报;2009年
5 庹继光;法制电视剧:莫成普法“绊脚石”[N];中国纪检监察报;2011年
6 李庆辉;凝聚力量 促进创作[N];吉林日报;2011年
7 何勇海;网游改拍电视剧不必“一刀切”[N];文学报;2012年
8 何勇海;禁网游改拍电视剧不必“一刀切”[N];中国财经报;2012年
9 李准;英模题材电视剧的超越和突破[N];文汇报;2012年
10 上海大学影视学院教授 聂伟;电视剧主流叙事的新尝试[N];文汇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彭流萤;中国电视剧史学研究新论[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3年
2 邓敏;电视剧文化与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引导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5年
3 高允实(Yoonsil KO);从电视剧到网络剧—生产、消费方式的变化与新的“大众主体”[D];上海大学;2015年
4 杜莹杰;论中国历史电视剧的基本美学特征[D];中国传媒大学;2008年
5 张永峰;中国电视剧的生产体制与人格形象(1979-1993)[D];上海大学;2011年
6 李兴亮;世纪之交的清朝题材电视剧现象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7 张斌;现代性视域里的中国家族电视剧研究[D];中国传媒大学;2008年
8 马琳;电视剧传播框架中的女性:形象建构与身份认同[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9 段一;类型电视剧研究:理论与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10 宋洁;论中国电视剧的崇高范畴[D];中国传媒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劲怡;都市平民题材电视剧叙事策略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年
2 倪志媛;用戏曲理论丰富电视剧理论民族特色之探索[D];山西大学;2008年
3 周飞飞;西安现代城市题材电视剧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4 呙娜;我国电视剧产业链结构及整合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5 胡晓群;我国电视剧市场营销模式分析[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0年
6 马静;戏说电视剧研究[D];山西大学;2010年
7 魏彦彦;康洪雷电视剧研究[D];河北大学;2010年
8 方箫;我国地域文化视域中的电视剧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荣芳;大陆电视剧类型化发展[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10 沈洁;新世纪中国电视剧编剧问题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3249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13249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