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传播视野下新疆少数民族电视音乐选秀节目调查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30 14:50
本文关键词:音乐传播视野下新疆少数民族电视音乐选秀节目调查研究 出处:《新疆师范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所谓音乐传播,就是“音乐信息在时间和空间中的移动和变化,是传播者与受传者之间实现音乐信息共享的过程”通过对音乐传播实践过程的活动模式及其运行规律进行系统地分析研究,从音乐信息的传播者、受传者、传播媒介和传播效果等不同传播环节加以认识,可探索出培养应用、职业型音乐传播人才的教育课程训练体系或者为相关部门制定音乐文化事业政策法规提供科学的依据等等,从学科性质来说,音乐传播学是一门应用理论学科2014年,新疆电视台借《中国好声音》掀起的国内音乐选秀热潮,立足于新疆特殊的政治背景,文化背景以及新疆电视产业背景,采用模式引进的方式制播了以哈萨克频道《天籁之声》为代表的一系列本土电视音乐节目,播出后,引发了新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热议,人们对节目普遍呈现一种认可的态度,作为一种少数民族音乐的传播现象,它对于新疆少数民族音乐的传承发展有何启示?基于上述问题,本文从音乐传播学的视角出发,以拉斯韦尔的“5W”传播模式为分析框架,并借鉴一系列相关理论和研究方法,对《天籁之声》电视节目进行分析研究。从中分析得出该节目的优点及存在的不足;最后针对不足提出发展建议,进而探寻新疆少数民族电视音乐选秀节目的传播规律。本文总体而言共分为三大部分,首先是理论探讨部分,这一部分包括对“音乐传播”的概念,基本模式以及以媒介为依据的音乐传播的发展历程做了总结归纳,进而为本文提供基本的研究方向;第二部分基于音乐传播的基本模式(借鉴拉斯韦尔的“五W”传播模式),以新疆本土电视音乐节目《天籁之声》为研究案例,对其进行传播环境,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媒介以及传播受众和传播效应的调查及分析;第三部分针对《天籁之声》在上述传播要素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一些针对节目本身的发展建议。并从中反思当下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与传播问题。认为在守住音乐文化遗传基因的同时放手让它成长;树立生态化,主体性的传播理念;以传带承,还原生态民歌的生存空间,让民歌活在生活之中。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新疆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J607;G22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赵志安;;音乐传播的“模式”研究[J];音乐研究;2011年05期
2 赵志安;音乐传播学科认识导论(上)[J];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3 赵志安;论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与传播(上)[J];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艳艳;《中国好声音》成功原因分析[D];内蒙古大学;2013年
2 王力博;传播学视野下的音乐编辑活动研究[D];西安音乐学院;2012年
3 陈良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背景下信阳民歌的传承与保护[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4 阿依努尔·木拉提;新疆电视台哈萨克语自办栏目研究[D];新疆大学;2010年
5 唐绚丽;长阳民间歌手王爱民、王爱华演唱艺术研究[D];武汉音乐学院;2009年
6 彭小舟;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潜力的评估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7 方顺利;从音乐教育视角看《民歌·中国》栏目对原生态民歌传承与传播的作用[D];河南大学;2008年
8 薛瑾;旅游中的民歌资源开发与保护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8年
9 徐乐娜;论传统民歌在文化旅游中的转型[D];上海音乐学院;2007年
10 陆颖;论民歌艺术的当代发展及其文化价值[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3554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13554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