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段子剧中的草根文化内涵及反思——以《陈翔六点半》为例
本文关键词:网络段子剧中的草根文化内涵及反思——以《陈翔六点半》为例 出处:《青年记者》2017年1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草根文化 制作团队 互联网传播 原生态文化 喜剧作品 优酷 创作欲望 多元文化 独特新颖 群体思想
【摘要】:正作为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型网剧,网络段子剧因其叙事的碎片化、题材的多样化、风格的草根化颇受关注。本文从"网络段子剧"的概念界定出发,以《陈翔六点半》这一草根网剧为例,对网络段子剧中的草根文化进行解读,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一些思考。网络段子剧的兴起与特征网络段子剧是以段子为基础拍摄的小情节短剧,一般没有固定的角色和固定的演员,每集至少有一个笑点,形式迷你,
[Abstract]:As a new type of network drama rising in recent years, network drama has attracted much attention because of its fragmentation of narration, diversification of subject matter and grassroots style. This paper starts from the definition of "network drama". Take "Chen Xiang 06:30" this grass root net drama as an example, carries on the explanation to the network segment drama grass root culture. And on this basis, some thinking. The ris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network Duan drama is a short plot based on the film, generally there are no fixed roles and fixed actors. Each episode has at least one laugh point, in the form of a mini,
【作者单位】: 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分类号】:G222
【正文快照】: 作为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型网剧,网络段子剧因其叙事的气息,因此本文选取《陈翔六点半》作为研究对象。碎片化、题材的多样化、风格的草根化颇受关注。本文通常而言,网络段子剧具有如下两个特征:从“网络段子剧”的概念界定出发,以《陈翔六点半》这一草1.形式迷你,成本低廉根网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董烨;;互联网与草根文化[J];中国传媒科技;2008年03期
2 方亭;樊英利;;从网络热词解读草根文化特征[J];新闻爱好者;2011年21期
3 焦瑞胜;;简析草根文化下的“体育达人”——以《中国达人秀》为例[J];运动;2013年05期
4 朱清河;张俊惠;;“草根文化”的媒介依赖及其社会效用[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3年06期
5 曾置;;“草根文化”的成因[J];艺海;2010年01期
6 于璐;;金融危机下“草根文化”的传播学思考[J];青年记者;2011年32期
7 张丽丽;;《舞出我人生》:将草根文化进行到底[J];中国广告;2013年06期
8 路海波;;草根文化与文化创新力[J];当代电视;2013年04期
9 汪玲玲;把根留住——浅谈草根文化[J];新闻爱好者;2004年08期
10 王富强;;网络表达视角下“草根文化”发展探析[J];湖北社会科学;201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吴文虎;黄桂萍;;草根文化浪潮里的声像本质——播客社会文本的意义解读[A];中国传播学会成立大会暨第九次全国传播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延生;草根文化 安踏品牌新战略[N];中国企业报;2006年
2 西北师范大学 刘涛;草根文化 走出“被看”的文化表演套路[N];中国教育报;2011年
3 李秋阳;应重视“草根文化”的培育与发展[N];联合日报;2012年
4 宋冰 刘一桥;高雅文化与草根文化不易分家[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3年
5 袁跃兴;我们需要怎样的“草根文化”[N];安徽日报;2006年
6 王艳明;给“草根文化”一个遐想的空间[N];工人日报;2007年
7 记者 欧福泰 区委报道组 吴桂潮;“草根文化”为何在秀洲独具魅力?[N];嘉兴日报;2006年
8 孙永钢;应为“草根文化”提供给养[N];农民日报;2008年
9 冯少华;为草根文化营造健康生存土壤[N];包头日报;2011年
10 本报记者 王志华;草根文化遍地开花[N];伊犁日报(汉);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张志伟;“草根文化”优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高娴;当代中国草根文化符号的审美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08年
3 李青;“草根文化”在卫视娱乐节目中的开发利用探析[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吴妍;论“草根文化”的社会功能[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5 陈闻;网络时代的庶民狂欢[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6 金柔雅;草根文化视野下的微电影研究[D];安徽大学;2013年
7 胡晓晖;后新时期草根文化解读[D];湖南科技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3775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13775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