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媒体环境下教育舆情的传播特征与应对
本文关键词:移动媒体环境下教育舆情的传播特征与应对 出处:《青年记者》2017年29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网络舆情 社会信息传播 传播特征 移动媒体 媒体时代 教育类 网民 视频传播 媒体生态 舆论场
【摘要】:正现代社会,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为社会成员交流互动的重要介质之一,重构了社会信息传播路径与方式。所谓舆情,是指由于各种事件的刺激而产生的,通过某一载体传播的人们对于该事件的所有认知、态度、情感和行为倾向的集合。~①移动媒体时代,互联网深度嵌入民众生活,网络舆情成为社会发展的"晴雨表",搜集、研判与分析网络舆情信息,成为管理
[Abstract]:In modern society, mobile Internet has become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media for social members to communicate and interact, reconstructing the path and way of social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 The so-called public opinion refers to the stimulation of various events. In the era of mobile media, the Internet is deeply embedded in the people's life in the era of mobile media, which is a collection of people's cognition, attitude, emotion and behavioral tendency to the event transmitted by a certain carrier. The network public opinion becomes the "barometer" of the social development, collects, studies and analyzes the network public opinion information, becomes the management
【作者单位】: 重庆工商大学重庆市高校网络舆情与思想动态研究咨政中心;重庆工商大学艺术学院;
【基金】: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移动媒体时代重大突发事件的网络舆论演化规律及引导机制研究”(编号:16SKJD23)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G206
【正文快照】: 现代社会,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为社会成员交流互动的重要体、微博、微信、新闻客户端等都参与事件传播并发挥作用。介质之一,重构了社会信息传播路径与方式。所谓舆情,事件参与者通过在各类平台舆论场的社交化互动形成个人诉求是指由于各种事件的刺激而产生的,通过某一载体传播的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毅;;略论网络舆情的概念、特点、表达与传播[J];理论界;2007年01期
2 陶建杰;;网络舆情联动应急机制初探[J];青年记者;2007年15期
3 胡圣方;杨文德;;网络舆情管理的问题及对策[J];甘肃政法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4 张丽红;;试论网络舆情传播对文化的影响[J];前沿;2008年04期
5 姜胜洪;;网络舆情热点的形成与发展、现状及舆论引导[J];理论月刊;2008年04期
6 李子德;;论和谐社会视野中不良网络舆情的预警[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7 刘军;;互联网时代网络舆情的应急处理[J];理论学习;2009年01期
8 周志强;;网络舆情与“口香糖思想”[J];人民论坛;2009年04期
9 许鑫;章成志;李雯静;;国内网络舆情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9年03期
10 陈婴虹;;论网络舆情对司法的影响[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0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任铭;陈俊鑫;;我国网络舆情及管理策略研究[A];2011年全国通信安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2 潘崇霞;;网络舆情演化的阶段分析[A];信息化、工业化融合与服务创新——第十三届计算机模拟与信息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3 潘庆芳;周萍;;涉路网络舆情的现状及应对建议[A];中国公路学会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分会2011年度年会暨第十八次全国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工作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李大鹏;;加强新形势下检察机关网络舆情体系建设[A];第27次全国计算机安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5 曹俊喜;刘云;徐希源;;电力行业网络舆情监测分析技术研究与系统设计[A];2012年电力通信管理暨智能电网通信技术论坛论文集[C];2013年
6 冉治平;;提高网络舆情应对能力的几点思考[A];浙江烟草(2012年第3期总第122期)[C];2012年
7 疏学明;郑魁;张辉;袁宏永;;突发事件中网络舆情信息管理方式探讨[A];中国突发事件防范与快速处置优秀成果选编[C];2009年
8 耿骞;刘颖;;网络舆情的形成、传播及监测方法[A];科学发展:文化软实力与民族复兴——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论文集(下卷)[C];2009年
9 韩伟;张洪涛;;网络舆情与青少年媒介认知能力构建[A];网络时代的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报告——第六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10)[C];2010年
10 曾华艺;;网络舆情危机事件指标体系探讨[A];信息化、工业化融合与服务创新——第十三届计算机模拟与信息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通讯员 王宏杰;注重网络舆情监督 网上网下良性互动[N];检察日报;2010年
2 记者 吴汉松;提升引导网络舆情能力[N];石狮日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白真智;探秘网络舆情市场[N];人民日报;2010年
4 通讯员 希组;全面提升网络舆情应对处置能力[N];柴达木日报;2011年
5 王慧一;谈对涉检网络舆情的把握和应对[N];伊春日报;2011年
6 扬中市检察院 张正祥;应对涉检网络舆情之我见[N];江苏法制报;2011年
7 吉林省人民检察院 杜梅君;化被动为主动 应对网络舆情[N];检察日报;2012年
8 广西贺州市委宣传部 李勇;网络舆情与网络舆论的转化及作用[N];中国经济时报;2012年
9 张春华;着力促进网络舆情的良性发展[N];贵州日报;2012年
10 本报记者 赵新乐;网络舆情监控呼唤专业人才[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张玉强;网络舆情危机的政府适度反应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2 何健;高校大学生网络舆情特征与管理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3 方付建;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演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4 张伟;基于复杂社会网络的网络舆情演化模型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5 陈t熀,
本文编号:13781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13781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