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新闻传播论文 >

传媒与社区发展的跨文化视角探索——基于传播基础结构的中澳韩国社区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18-02-14 03:04

  本文关键词: 社区媒体 社区传播 传播基础结构 澳大利亚研究 社区跨文化传播 出处:《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通过对社区、移民、媒体这三个正影响当前中国社会现实、并将影响中国未来发展的重要因素的研究,以中澳两国的韩国人社区为重点研究对象,基于跨文化研究和传播基础结构理论,探讨媒体/媒介在社区发展中的作用与价值。研究者关注到信息传播技术(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缩写为ICTs)和新媒体对社区和社会的重构,以及现代社会转型、人员国际流动对移民接受国的影响,指出进行"社区跨文化传播"(Community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缩写为CIC)研究的重要价值。
[Abstract]:Through the study of the community, immigrants and media, which are affecting the current social reality in China and the important factors that will affect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China, the Korean community in China and Australia is the focus of the study. Based on the theory of cross-cultural research and communication infrastructure, the role and value of media / media in community development are discussed. Researchers are concerned about the reconstruction of community and society by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and new media. As well as the influence of modern society transformation and international mobility on the receiving countries of immigrants, the paper points out the important value of the study of Community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作者单位】: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英语中心;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
【基金】:中国社会科学院和澳大利亚社会科学院合作研究项目
【分类号】:G20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钱宗珏;快速驰上“信息高速公路”必须加强“信息基础结构”的建设[J];情报资料工作;1995年02期

2 于惠,万齐鸣;信息基础结构的含义和社会影响[J];情报探索;1998年01期

3 吉萍;中、美国家信息基础结构实施进展分析比较[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1999年03期

4 高红冰;我国国家信息基础结构[J];科学中国人;1995年06期

5 常葆林;构筑信息基础结构[J];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97年01期

6 周红丰;;传播基础结构理论框架下的区县电视台发展对策——基于上海浦东新区的实证分析[J];现代视听;2012年10期

7 ;缔造中国社区媒体的发展体系——冯军(字博钧)的社区媒体发展观[J];经理人;2005年08期

8 冯军;;缔造中国社区媒体的发展体系——冯军的社区媒体发展观[J];广告人;2005年09期

9 ;专题一:社区媒体[J];开放时代;2009年08期

10 Patrick d'Souza;;社区媒体监测,可以为品牌做什么?[J];中国广告;2010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姜飞;;跨文化传播研究的思想史起点[A];中国传播学会成立大会暨第九次全国传播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王雅洁;;以近代天津为例:国家形象对体育跨文化传播影响研究[A];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C];2011年

3 姜飞;;中国跨文化传播研究的思想起点[A];新闻学论集第29辑[C];2013年

4 钟克勋;;论加强康巴地区跨文化传播的现实意义[A];中国少数民族地区信息传播与社会发展论丛(2009年刊)[C];2010年

5 麻争旗;;翻译二度编码论——对媒介跨文化传播的理论与实践之思考[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6 秦志希;刘建明;;论欧洲电视跨文化传播的历史进程及文化效应[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7 关世杰;;十年来我国跨文化传播研究的回顾与反思——定量研究方法的缺失是学科发展的瓶颈[A];中国传播学会成立大会暨第九次全国传播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徐Pr殨;;跨文化传播的政治经济视角——基于中国对外援助的分析[A];中华新闻传播学术联盟第六届研究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4年

9 潘友星;;科学传播的跨文化属性[A];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第八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10 益西拉姆;才让卓玛;;试论大众传媒跨文化传播畸变的现状与成因——以仓央嘉措及其诗作传播为例[A];第四届中国少数民族地区信息传播与社会发展论丛[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西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周东华 杨立川;善用社区媒体传播核心价值观[N];人民日报;2014年

2 贾文山 美国加州Chapman University传播学系终身教授 仁可 译;当代美国跨文化传播研究理论评述[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3 记者张肖雯;媒介在跨文化传播中作用日显[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4 孙英春 中国传媒大学政治与法律学院;跨文化传播研究的本土追问[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5 陈国明 美国罗德岛大学传播学系教授;跨文化传播:从术语到学科[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6 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 金玉柱;中国武术跨文化传播需做到问题视域融合[N];中国体育报;2010年

7 周斌;关于中国书法的跨文化传播[N];东方早报;2013年

8 单波;超越跨文化传播的现实鸿沟[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9 CTR市场研究 田涛 黄磊;千禧安康宣传栏媒体效果评估调研报告[N];中华新闻报;2007年

10 本报记者 明海英;找出文化冲突点有助文化跨界沟通[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刘一川;跨文化传播视域下的中国形象生成和建构—批判性对话视野下的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2 刘国伟;中医在主要英语国家的跨文化传播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3年

3 汤筠冰;跨文化传播与申奥片的国家形象建构[D];复旦大学;2008年

4 王琰;意义的浮桥与彼岸的想象[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贤臣;我国社区媒体的发展现状与趋势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2 付阳阳;中国社区媒体的发展路径探析[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3 李婷;当代社区治理中的社区媒体缺位[D];广州大学;2016年

4 刘洋;基于网络的社区媒体精神赡养服务模型构建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5 李奥;全球化背景下韩剧在中国的跨文化传播解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王悠;中国跨文化传播研究的发展历史与现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7 周浩波;美剧在我国的跨文化传播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8 熊璐瑶;跨文化传播者素质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2年

9 刘畅;从跨文化传播角度看美剧对中国大学生的影响[D];辽宁大学;2013年

10 YNTYMAKOVA KALIIA(卡莉亚);华为在吉尔吉斯斯坦的跨文化品牌传播策略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5097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15097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c73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