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新闻传播论文 >

工具与政治之间:网络媒介意识形态传播的日常生活化转向研究

发布时间:2018-02-28 16:42

  本文关键词: 网络媒介技术 意识形态 生活化 出处:《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意识形态的表达、展现及传播与网络传媒技术紧密关联,在深刻透析网络传媒技术本身与意识形态的关系的学术难点基础之上,结合网络媒介意识形态传播的后现代背景解读,判断出在网络媒介时代,互联网等新兴网络媒介作为一种意识形态的传播工具本身,表现出强烈的后现代特征,消解乃至颠覆了传统的意识形态传播,而且媒介意识形态传播的社会发展宏观背景进入了后现代的符号生产和消费的社会。从而,网络媒介意识形态传播有了"日常生活化"转向。这意味着"媒介化生存"已成为许多人"在世"的方式,网络媒介意识形态传播进入"生活化"的空间和"生活化"的符号消费。
[Abstract]:The expression, expression and dissemination of ideology are closely related to network media technology. On the basis of deeply analyzing the academic difficultie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etwork media technology and ideology, this paper combines the post-modern background interpretation of network media ideology communication. Judging that in the era of network media, the Internet and other emerging network media, as a means of communication of ideology, have shown strong post-modern characteristics, dispelling or even subverting the traditional ideological dissemination. Moreover, the macro-background of the social development of media ideology communication has entered the post-modern society of symbol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 There is a "daily life" turn in the dissemination of network media ideology. This means that "media existence" has become a way for many people to be "alive". Network media ideology spread into the space of "life" and "life" symbol consumption.
【作者单位】: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广西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基地;
【基金】:广西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网络信息时代的意识形态传播——问题与创新(15MJ17) 广西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基地” 广西高校重点人文社科基地“政府数字传播与文化软实力研究中心”资助项目:网络媒介意识形态传播研究(PS14B01G)
【分类号】:G20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杨永清;;超越工具本体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4期

2 吴玉军;;符号、话语与国家认同[J];学术论坛;2010年12期

3 孟庆艳;;符号消费的意识形态批判[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0年02期

4 赵文荟;;现代文化传媒化视野下的意识形态——对汤普森意识形态理论的深层开掘[J];江海学刊;2009年06期

5 张天勇;;论符号拜物教——从媒介的角度看[J];重庆社会科学;2007年11期

6 张品良;网络传播的后现代性解析[J];当代传播;2004年05期

7 俞吾金;对马克思实践观的当代反思——从抽象认识论到生存论本体论[J];哲学动态;2003年06期

8 陈振明;科学技术与意识形态——评法兰克福学派的观点[J];哲学研究;1990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启明;;工具与政治之间:网络媒介意识形态传播的日常生活化转向研究[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03期

2 刘亚楠;;新媒体传播中的“后现代”特征[J];电视指南;2017年07期

3 蔡骐;翁丽玲;;集体记忆的影像史诗——透视纪录片《长城:中国的故事》[J];中国电视;2016年09期

4 李艳平;亢升;;印度国家认同教育的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J];印度洋经济体研究;2016年04期

5 陈洪玉;;网络舆论危机下政府形象塑造策略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16年11期

6 杨心珉;;唐代货币史中的国家认同问题[J];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01期

7 杨杰;;论康德与马克思的“实践”概念及其差异[J];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2015年03期

8 许小平;郑梦莹;;“劳动”集体记忆的激活与重塑[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5年08期

9 蒋晓东;;马克思实践概念诠释的多重维度——新世纪我国马克思哲学实践概念研究述评[J];湖南社会科学;2014年06期

10 陈宁;;社会记忆:破解社会认同困境的理论视角与分析路径[J];理论月刊;2014年07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冯建军;;教育怎样关涉人的生活——马克思主义实践论的观点[J];高等教育研究;2011年09期

2 舒开智;;传统节日、集体记忆与文化认同[J];天府新论;2008年02期

3 王智慧;;思想政治教育是人的存在方式[J];学术交流;2008年01期

4 张天勇;;从生产社会到消费社会的转变:符号拜物教的现实根基[J];学术论坛;2007年03期

5 桂世河;;符号消费批判之批判[J];人文杂志;2006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英健;网络媒介的特点及其影响[J];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2 刘枚生;;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各有千秋[J];记者摇篮;2003年01期

3 刘卫;公共关系——网络媒介经营的推进器[J];统计与决策;2004年04期

4 陶丽,王翔子;传播在网络媒介中的意义[J];福建电脑;2005年08期

5 芮嵘;当前网络媒介深度报道的现状及操作策略探讨[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6 强红;校园网络媒介的传播优势及功能发挥[J];新闻知识;2005年10期

7 张志林;王京山;;网络媒介生态位初探[J];出版发行研究;2005年12期

8 胡正荣,王维佳;对我国网络媒介宏观调控的思考[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9 田右英;;“和而不同”:网络媒介时代的教育研究[J];柳州师专学报;2009年01期

10 段鸿杰;;浅谈网络媒介的兴起与发展[J];中国西部科技;2009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高永亮;;社会转型期的网络媒介叙事:情绪宣泄与利益诉求的表达[A];新闻学论集(第24辑)[C];2010年

2 蒋晓丽;李玮;;网络媒介在社会管理模式变革中的双性角色研究[A];新闻教学与学术研究[C];2011年

3 顾雪松;;网络媒介与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播发展[A];贵州省写作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李蓓;;网络传播与博物馆观众视角[A];新世纪博物馆的实践与思考——北京博物馆学会第五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5 刘杨;;浅议网络时代耽美文化的传播——同人女的小众亚文化[A];第二届华中地区新闻与传播学科研究生学术论坛获奖论文[C];2011年

6 周鸿铎;;“互动”、“融合”是新媒介生存和发展关键[A];新媒体:竞合与共赢[C];2007年

7 陈薇;;台网融合中的网络媒介呈现与受众参与——对凤凰卫视与凤凰网的台网融合与互动实证研究[A];“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10)——信息全球化时代的新闻报道:中国媒体的理念、制度与技术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陈勋燕;产业链:网络媒介快速发展关键[N];中华新闻报;2003年

2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网络党建与网络社会管理研究”主持人 南京政治学院上海校区博士 薛小荣;提升主流媒体的网络媒介交流能力[N];光明日报;2013年

3 孙抒远 前锋农场党委宣传部副部长 唐桂香 前锋农场社区居民委工会主席兼政工干事;浅谈如何加强新时期网络媒介监管与宣传[N];黑龙江经济报;2013年

4 杜书瀛;网络媒介:解构与重建文学世界[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8年

5 山西电视台 郑然;浅谈网络媒介的内容生产机制与盈利模式[N];山西日报;2011年

6 林金芳;作为公共通道的网络媒介[N];亚太经济时报;2008年

7 林雪霏 中共中央党校政法部;公众议程的单向设置模式被颠覆[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8 郑虹 刘俊辉;网络媒介舆论影响及未来走向[N];中华新闻报;2004年

9 湖北社科规划办公室;网络媒介崛起:新闻传播的划时代革命[N];社会科学报;2002年

10 省工商局党组书记、局长 杨正国;媒体融合:平面媒体与多媒体发展的趋势[N];贵州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高永亮;网络传播消费主义现象批判[D];中国传媒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闫明星;网络媒介文化的集拓化特征及其社会效应[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2 柴毅;网络媒介与人和社会的变革之关系[D];吉林大学;2007年

3 于娜;网络媒介与传统媒介政治功能的比较分析[D];吉林大学;2008年

4 常书辉;网络媒介视角下的大学校园御宅现象探析[D];广西大学;2012年

5 田昕;小学生网络媒介使用行为实证研究[D];河北大学;2015年

6 司马湫;我国网络生态系统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5年

7 杨静;网络集体行动研究[D];广西大学;2015年

8 程晨;“90后”网络媒介形象建构实证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6年

9 马鑫;中加网络媒介对外籍人士社会融入的影响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6年

10 龚陪;“网络媒介审判”的危害与对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5481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15481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5a3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