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传播语境下艺术传播的困境与突破
本文选题:艺术传播 + 微传播 ; 参考:《新闻爱好者》2017年07期
【摘要】:微传播语境下,艺术传播的发展同样遇到困境与难点。微传播时代下,艺术传播有主体多元性、客体普及性和内容难控性三个特点。随着网络的发展和双向传播的演进,当代艺术传播也遇到了拿来主义、历史虚无主义、艺术价值不清楚以及唯市场主义四个方面的困惑。提高艺术工作者和艺术研究工作者的马克思主义艺术水平,加强对中国艺术发展的思考,培养艺术工作者深入生活的创作能力,增强艺术工作者处理艺术与技术的综合能力是微传播语境下艺术传播突破困境的路径。
[Abstract]:In the context of microcommunication, the development of art communication also meets with difficulties and difficulties. In the era of microcommunication, art communication has three characteristics: subject diversity, object popularization and content difficulty.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etwork and the evolution of two-way communication, contemporary art communication has also encountered four aspects of confusion, such as latticism, historical nihilism, unclear artistic value and market-oriented. To improve the Marxist art level of art workers and art researchers, to strengthen the thinking o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art, and to cultivate the creative ability of art workers to go deep into life, Enhancing the comprehensive ability of art workers to deal with art and technology is the way to break through the predicament of art communication in the context of microcommunication.
【作者单位】: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上海师范大学谢晋影视艺术学院;复旦大学;复旦大学志德书院;
【分类号】:G206;J0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曾耀农;潘晶;;论艺术传播的效果[J];运城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2 李龙生;费利君;;论艺术传播的特点与界域[J];艺术教育;2008年07期
3 丁红;;艺术传播与商业文化的冲突与融合[J];新疆艺术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4 杨大伟;;艺术传播中的道传合一[J];新美术;2011年01期
5 帅伟;;艺术传播的文化动力分析[J];美与时代(下);2012年05期
6 杨欣;;浅谈艺术传播的效果[J];职业技术;2012年10期
7 马立新;梁媛媛;;论数字艺术传播德性与生产德性和消费德性的互作机制[J];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13年01期
8 樊月娟;试论科学与艺术[J];文艺研究;1996年05期
9 吕红伟;网络科技鼓动的艺术变革——读黄鸣奋教授新著《比特挑战缪斯——网络与艺术》[J];福建艺术;2001年04期
10 陈明;;艺术传播与网络科技[J];新经济;2002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张冬梅;;《艺术产业化的历程反思与理论诠释》成果概要[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7-2008年度][C];2010年
2 宋蒙;;从历史语境中看艺术活动的现代转换[A];美学在中国与中国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殷燕召;艺术学“自立门户”后综合性大学如何规划?[N];光明日报;2011年
2 王廷信;艺术学应当思考什么[N];文艺报;2009年
3 早报记者 陆斯嘉;上海文交所首次涉足公共艺术领域[N];东方早报;2012年
4 洪兆惠;艺术本身就是目的[N];中国艺术报;2012年
5 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油画院学术秘书长 林茂;当代艺术的传播与艺术期刊的关系[N];中国文化报;2009年
6 中国文联理论研究室 徐粤春;当代中国艺术发展新态势[N];中国艺术报;2012年
7 陈泱;异域艺术传播的途径[N];北京日报;2001年
8 邵大箴;中国当代艺术需要科学精神[N];文艺报;2001年
9 文化部副部长、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 王文章;中国艺术学的当代建构[N];中国文化报;2011年
10 商报记者 刘洋;“可爱”能否成为当代艺术新浪潮?[N];北京商报;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沁心;“微时代”背景下的艺术传播研究[D];东南大学;2016年
2 朱芳;艺术场域视野下的艺术众筹研究[D];深圳大学;2017年
3 毕丽静;技术时代的艺术之思[D];河北师范大学;2004年
4 梁媛媛;数字艺术传播德性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4年
5 樊朝臣;从审美走向消费:艺术接受的当代嬗变[D];山东大学;2008年
6 李精明;艺术管理学基本问题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7 庄蕾;《艺术旬刊》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8 韩梅;论艺术传播中的权力运作[D];郑州大学;2013年
9 邓金玉;当代技术变革中的艺术生产力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赵伟杰;当代艺术媚俗与先锋现象的互仿研究[D];河南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7767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17767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