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新闻传播论文 >

论网络社会时代的新媒介技术观

发布时间:2018-05-06 10:20

  本文选题:新媒介 + 技术观 ; 参考:《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02期


【摘要】:人类社会已经迈入一个以新媒介技术为标志的网络社会时代。在此之前,工业社会时代存在着3种重要技术观,即人本主义技术观、实用主义技术观和泛媒介技术观。3种技术观从不同层面体现和诠释了人与技术、技术与社会的关系。通过对海德格尔、杜威和麦克卢汉的代表性技术传播思想进行回顾和反思,可比较发现,正确认识新媒介技术,首先要融合3种技术视域;其次要对新媒介的技术特征和深层逻辑进行全面考察,最终形成技术、时空、价值和文化多维的新媒介技术观。只有不断地进行新媒介技术观的革新,才能引领网络社会时代的思维革命。
[Abstract]:Human society has entered an era marked by new media technology. Prior to this, there were three important views of technology in the age of industrial society, that is, humanism, pragmatism and pan-media technology, which embodied and interpret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n and technology, technology and society from different aspects. By reviewing and reflecting on Heidegger, Dewey and McLuhan's representative technical communication thoughts, we can find that to correctly understand new media technology, we must first merge three kinds of technological horizons; Secondly, it is necessary to investigate the tech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deep logic of the new media and form a multi-dimensional view of technology, time and space, value and culture. Only through the innovation of new media technology view can we lead the revolution of thinking in the era of network society.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资助(15CXW016)
【分类号】:G206.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曹飞腾;罗帅;;试析教育信息化的技术观[J];商品与质量;2011年S2期

2 郑旭东;;技术是答案,但问题是什么——解读伊利的教育技术观[J];电化教育研究;2007年01期

3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肖峰;;信息时代与技术观的转型[A];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责任与和谐社会建设研究——第二届全国“科技与社会发展”中青年南方论坛论文集[C];2007年

2 谢咏梅;;中国国家技术观演进中的非自主性[A];第九次哈尔滨“科技进步与当代世界发展”全国中青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3年

3 李权时;吴俊杰;;后现代技术观与和谐社会的建构[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4 高广华;郭新;;可持续的适宜技术观[A];绿色建筑与建筑物理——第九届全国建筑物理学术会议论文集(一)[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张宇星;魏建军的汽车“技术观”[N];国际商报;2013年

2 苏振锋;构建与和谐社会相适应的技术观[N];科技日报;2008年

3 段伟文;论技术化科学的哲学内涵[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4 《网络世界》记者 于翔;IBM的MIX技术观[N];网络世界;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孙天宇;试析马克思技术观及其当代意义[D];辽宁大学;2015年

2 瞿德文;马克思主义生态技术观及其实践意义研究[D];山东理工大学;2012年

3 朱小兵;马克思生态技术观与我国智慧农业发展路径初探[D];东华理工大学;2016年

4 张梅莹;中国近代技术观的产生与转变[D];广西大学;2014年

5 姜义颖;休谟的技术观剖析[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6 马婧瑶;低碳技术观及其价值实现[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2年

7 代砚春;马克思与海德格尔技术观的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8519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18519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e14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