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新闻传播论文 >

微信公众号的八种“活法”

发布时间:2018-05-13 06:20

  本文选题:互联网流量 + 七八 ; 参考:《计算机与网络》2017年01期


【摘要】:正运营公众号,有用户,不一定能变现;能写内容,不一定会推广,我们需要找到规律。微信公众号,目前已经是最大的中文移动互联网流量入口,也是内容制造、传播和分发平台。笔者以为,微信公众号只是我们玩转新媒体的平台之一,平台有更迭,用户却是永恒存在的。我们的终极服务对象是中国七八亿网民,用户成就了平台,而不是平台造就了用户。所以,用户去哪,我们就去哪,我们提供给用户的产品,就是我们的内容。公众号运营者通过不断创造内容,聚焦用户,加上朋友圈
[Abstract]:Operating the public number, there are users, not necessarily can be realized; can write content, not necessarily will promote, we need to find a regular. WeChat Public number, now the largest Chinese mobile Internet traffic portal, is also a content manufacturing, dissemination and distribution platform. The author thinks that WeChat Public name is just one of the platforms for us to play with new media. Our ultimate service target is China's 7. 8 billion Internet users, who make the platform, not the platform that makes the user. So, where the user goes, we go, and the product we provide to the user is our content. By constantly creating content, focusing on users, and adding to the circle of friends, the public operators
【分类号】:G20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Karlin Lillington;;互联网络前景光明[J];Internet信息世界;2001年09期

2 李士宁;闫焱;覃征;;互联网流量与两个相关模型[J];无线通信技术;2005年04期

3 曹铮;傅文卿;黄蕊;;互联网流量成分及运营策略分析[J];中国新通信;2006年03期

4 阿呆;;博科:网络流量逆势上扬[J];通讯世界;2009年12期

5 陶文;;互联网流量优化探讨[J];电信科学;2009年S1期

6 杜娟;;移动互联网流量经营策略研究[J];邮电设计技术;2011年05期

7 ;51%互联网流量来自非人类用户[J];新闻记者;2012年04期

8 王庆;;互联网流量精细化管理策略研究与实践[J];邮电设计技术;2013年04期

9 吴晓非;禹可;狄佳玺;苏驷希;;互联网流量的结构特性:重叠社团和相关性(英文)[J];中国通信;2013年10期

10 薛刚;;湖北联通互联网流量优化管理[J];通信世界;2006年1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周巍;房秉毅;马少武;唐雄燕;;基于P4P技术的互联网流量优化系统[A];中国通信学会信息通信网络技术委员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2 程光;龚俭;;大规模互联网流量测量研究[A];开创新世纪的通信技术——第七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全球互联网流量七年来首次出现负增长[N];网络世界;2009年

2 ;全球互联网流量六年将增五倍[N];人民邮电;2008年

3 ;全球互联网流量年增53%[N];人民邮电;2008年

4 张成良;如何提高对互联网流量的把控?[N];人民邮电;2014年

5 龙晓蕾 王召伟;研究发现——移动互联网流量的98%为数据[N];人民邮电;2014年

6 ;快网:CDN也能DIY[N];计算机世界;2013年

7 彭芳;贯穿二到七层[N];中国计算机报;2003年

8 逄丹;三种途径破解移动互联网流量难题[N];通信产业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王雅慧;F5逆风飞扬[N];中国计算机报;2001年

10 王易;网络与应用直接对话[N];中国计算机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王若愚;互联网流量分类的若干关键问题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2 牟澄;互联网流量特征智能提取关键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4年

3 陈贞翔;具有规模适应性的互联网流量识别方法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4 张校辉;互联网流量特性分析、建模及应用[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09年

5 孙韩林;互联网流量、时延性质及预测模型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晶洁;互联网流量综合处理平台的研究与实现[D];东南大学;2015年

2 曾诚;移动互联网流量测量系统设计与实现[D];重庆邮电大学;2016年

3 董宇;省干互联网流量的优化与控制[D];大连理工大学;2014年

4 曹欣;中国电信内蒙古分公司移动互联网流量监控系统建设[D];内蒙古大学;2012年

5 石镇宇;基于多目标优化的互联网流量调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北京邮电大学;2010年

6 杨文;移动互联网流量数据的高效处理与性能优化[D];北京邮电大学;2014年

7 李昕;运营商互联网流量控制对策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8 余江;互联网流量本地化技术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9 郑焕时;基于NetFlow的互联网流量分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10 陈灏;NetFlow原理以及在互联网流量分析中的应用[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8820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18820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ba7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