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新闻传播论文 >

后真相时代的舆论特点、引导难点及建议

发布时间:2018-06-29 15:51

  本文选题:政治事件 + 美国大选 ; 参考:《青年记者》2017年16期


【摘要】:正以戏谑和狂欢为主的表达方式使得人们在发表言论时大多缺乏理性沟通的基础,更愿意凭借自己的主观臆断去判定新闻事实,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对新闻事实的"曲解"和"重塑"。2016年,"post-truth"(后真相)成为《牛津词典》的年度词汇,《经济学人》在其发布的"Art of the lie"一文中对于后真相时代进行了解读:"真相没有被篡改,也没有被质疑,只是变得很次要了。"(1)伴随着英国"脱欧"、美国大选等政治事件,"后真相"这一原
[Abstract]:The expression of banter and carnival makes most people lack the basis of rational communication when they express their opinions, and they are more willing to judge the news facts by relying on their own subjective assumptions. This is largely a "misinterpretation" and "reshaping" of news facts. In 2016, "post-truth" became the Oxford Dictionary of the year, and in its Art of the lie the Economist wrote about the post-truth era. Interpretation: "the truth has not been tampered with. "(1) with the British" Brexit ", the U. S. election and other political events, the" post-truth "this original.
【作者单位】: 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分类号】:G20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文有仁;不要把政治事件归因于当事人的个性[J];国际新闻界;2003年01期

2 夏烈;;一种思想的方法[J];书城;2010年03期

3 若阳;立陶宛“独立日”见闻[J];国际新闻界;1991年01期

4 崔华杰;;政治事件史研究的新思路——狄德满《华北的暴力和恐慌》[J];中国图书评论;2011年02期

5 王凌云;;对媒体微博在重大政治事件中影响力的考察[J];新闻传播;2013年03期

6 傅若兰;;各国的网络外交[J];百科知识;2011年10期

7 褚万宗;;保持新闻与宣传的“距离美”[J];青年记者;2002年11期

8 ;知识与趣味[J];新闻与写作;1990年01期

9 ;[J];;年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记者 谢希语;中联办主任:“占中”是严重社会政治事件[N];新华每日电讯;2014年

2 徐达内.com;“占中”,挑战中央的严重政治事件[N];东方早报;2014年

3 记者 郭亮;联防综治维护和谐[N];珠海特区报;2006年

4 记者 胡晓梦 曲志红;情如潮水史如山[N];新华每日电讯;2000年

5 学者、历史专家 鬼今;革命时期“破鞋”考[N];经济观察报;2010年

6 记者 孙行之;不断漂移,只为保持敏锐[N];第一财经日报;2014年



本文编号:20826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20826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22f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