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公共空间:时代精神与个人表达——以微信公众号为例
[Abstract]:As a new media phenomenon and information mode, Zheng Weixin and Weixin public signs have profoundly changed the social communication ecology, greatly expanded the public sphere, and profoundly influenced the trend of the whole society and culture. Weixin Public Signal not only undertakes the function of information and knowledge dissemination, but also provides a more convenient way for knowledge production and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 At the same time, it is also a kind of emotional needs and emotional expression.
【分类号】:G20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杜吉刚;王建美;;网络媒体与公共空间建设[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2 朱智徐;;微博对媒介公共空间的建构与消解[J];新闻世界;2013年10期
3 叶蒙荻;;网络公共空间在我国民主政治建设中的作用[J];中国出版;2010年16期
4 张维;;微博公共空间的“再封建化”[J];青年记者;2013年33期
5 梁燕妮;;论网络公共领域的发展与挑战——兼议与传统公共空间的比较[J];前沿;2013年22期
6 袁俊锋;吴晓晴;;网络公共空间对政府行为的监督[J];中共合肥市委党校学报;2009年01期
7 左静;;现代“公共空间”的涌现与知识分子自我形象的变迁[J];青年文学家;2011年18期
8 宋文;;理性公共空间的建构——试论媒体与公民[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9 汪波;;中国网络公共空间:镜像、异化与理性建构[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10 汪波;赵丹;;中国虚拟公共空间的内在逻辑:五重效应[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苏和平;;手机与乡村社会公共空间——基于普米族村寨大古梅的调查[A];中国少数民族地区信息传播与社会发展论丛(2011年刊)[C];2011年
2 张咏华;;博客现象和网络时代公共空间的拓展[A];“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08):传播媒介与社会空间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本报评论记者 邹海涛;请给公共空间多留个阅报栏[N];黄石日报;2010年
2 赵鼎新;微博、政治公共空间和中国的发展[N];东方早报;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毕唯佳;咖啡媒介:星巴克里的人际景观[D];云南大学;2016年
2 胡海粟;从隐私看大数据环境下个人空间与公共空间关系之变[D];上海师范大学;2016年
3 郭艳军;台,广场,,公园:公共空间视角下的城市广场[D];安徽大学;2017年
4 李轶凡;知乎公共说理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7年
5 王文婧;北京特色文化在地铁公共空间中的传播[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7年
6 张颖璐;新媒体环境下的公共空间私人化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3年
7 纪海虹;互联网交互与公共空间[D];清华大学;2002年
8 尹力宁;网络公共空间中的非理性行为及其引导[D];渤海大学;2013年
9 高梅;女性网站对女性公共空间的建构[D];南昌大学;2009年
10 詹丽琼;公共空间的分众电视媒体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2368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22368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