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新闻传播论文 >

社会新闻:中国社会的“无意识”之力——中国近代报纸社会新闻研究综述与展望

发布时间:2019-06-07 18:45
【摘要】:尽管社会新闻在民国成立后成为多数报刊成功吸引读者的撒手锏,但因它不符合梁启超以来的报业论说者有关报纸应当承担天职的期待,在中国新闻史研究中长期不被占据主流地位的革新模式接纳为专门研究对象。在反思革新模式之弊端、提出新闻社会史研究视角的背景下,社会新闻作为研究对象的"非革新"、"无意识"缺点变成了优势,可能成为中国新闻史研究矫正疏离中国社会历史之弊端、深入中国社会空间结构与时间脉络的突破点之一。如果说,革新模式的新闻史研究揭示了报刊在"自觉"状态下力求引导社会改变的一面,那么,社会新闻研究可望揭示报刊在"无意识"状态下不求改变的另一面。
[Abstract]:Although social news became a useful tool for most newspapers and periodicals to attract readers after the founding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because it did not meet the expectations of newspaper commentators since Liang Qichao that newspapers should assume their natural duties, In the study of Chinese journalism history, the innovation model, which has not occupied the mainstream position for a long time, has been accepted as the special research obje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reflecting on the disadvantages of the innovation model and putting forward the perspective of the study of the social history of news, the "non-innovation" of social news as the object of study has become an advantage. It may become one of the breakthrough points in the study of Chinese news history to correct the malpractice of alienation from Chinese social history and deepen the social spatial structure and time context of China. If the study of the news history of the innovation model reveals the aspect that newspapers and periodicals strive to guide social change under the state of "consciousness", then the study of social news is expected to reveal the other side that newspapers and periodicals do not seek to change in the state of "unconscious".
【作者单位】: 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民国时期广州社会新闻与社会观念互动研究(1927—1937)”(16BZS119)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G219.2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志东;社会新闻品位说[J];新闻爱好者;2000年07期

2 刘庆传;晚报、都市报社会新闻弊病探因[J];新闻知识;2000年09期

3 渭川;报道社会新闻要唱响主旋律[J];报刊之友;2000年02期

4 程玲;社会新闻的视角[J];新闻采编;2000年05期

5 都凤学;党报如何抓好社会新闻[J];内蒙古宣传;2000年11期

6 郭艳春;社会新闻要力求雅俗共赏[J];兰州学刊;2000年06期

7 王铁军;社会新闻的社教作用[J];声屏世界;2000年10期

8 沈吉庆;晚报社会新闻的传统特色与创新[J];新闻记者;2000年10期

9 大川;报道社会新闻要唱响主旋律[J];报刊管理;2000年05期

10 霍莉莉;让社会新闻成为党报的亮点[J];采.写.编;200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葛新德;;论经济新闻与社会新闻“联姻”——新闻摄影反映市场经济剖析[A];高扬邓小平理论旗帜——第七届全国新闻摄影理论年会论文集[C];1997年

2 冯强;陈诗甜;;新闻框架与他者建构:社会新闻中的“打工妹”形象呈现[A];第二届华中地区新闻与传播学科研究生学术论坛获奖论文[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吴开慧;写好社会新闻三舍三取[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2年

2 王蕾 刘波;电视社会新闻须“三戒”[N];中华新闻报;2007年

3 张素云;党报让社会新闻出“彩”[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7年

4 张继红;社会新闻应具有积极的引导作用[N];四平日报;2009年

5 杨智林 贵州商报;社会新闻在同城媒体报道中如何另辟蹊径[N];经济信息时报;2011年

6 邢曙;浅议电视社会新闻的采访[N];甘肃日报;2008年

7 首席记者 殷昌盛;坚定办报方向 注重政治社会新闻效益统一[N];东莞日报;2012年

8 王晓轩;社会新闻要追求高品位[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1年

9 徐军国;如何采写社会新闻[N];中华新闻报;2003年

10 陈健兵;发掘社会新闻 注重文化品位[N];中华新闻报;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家宝;《新文化报》社会新闻的流变及趋势[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徐轶汝;社会新闻在新媒体影响下的新探索[D];复旦大学;2014年

3 冯宇乐;微博对国家形象传播的影响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4 成咏梅;试论社会新闻对舆论的引导[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5 胡绳;消费文化下我国都市报社会新闻现状及走向分析[D];四川大学;2006年

6 袁媛;社会新闻的非道德现象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7 陈珊珊;都市报社会新闻道德失范及解决对策[D];南京林业大学;2010年

8 郭克宏;社会新闻生态研究[D];郑州大学;2003年

9 殷超;电视社会新闻中的上海生活图像[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王玉梅;《楚天都市报》社会新闻中的女性形象研究[D];湖北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49500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249500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680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