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的消逝”:中国原生互联网文化形态的变迁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曾静平;李欲晓;;中国互联网文化强国的理论探讨[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9年06期
2 张东;;互联网微内容对我国社会转型的作用与影响研究[J];出版发行研究;2010年01期
3 张帆;;没有重量的生存——论互联网对社会与文化的深刻影响(下)[J];秘书工作;2010年02期
4 李亚彪;胡一敏;;互联网文化考验社会包容度[J];党政论坛(干部文摘);2007年06期
5 王贵斌;;略论民众化转向中的互联网文化[J];新闻知识;2012年07期
6 齐丽斯;;互联网文化管理主客体之变化[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3年13期
7 朱嘉明;;互联网文明与中国制度转型[J];文化纵横;2014年02期
8 陈峻;周旭红;;从非传统安全高度构建互联网不良信息传播的监控机制[J];现代情报;2011年05期
9 曾雅娟;;浅析互联网对政治文化的影响[J];福建理论学习;2003年06期
10 郑智斌;熊文珍;;网络口碑传播与互联网的社会化[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刘海波;;互联网对我国当代制度层面新闻文化的影响[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2 于积亮;;网络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4)[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莉莉 余继军 曹玲娟;拿怎样的文化“滋养”网络?[N];人民日报;2007年
2 光明网记者 张薇;网络文化:提速中国社会发展[N];光明日报;2011年
3 本报记者 于洋;探寻青年眼中的互联网世界[N];人民日报;2012年
4 顾立平;光明网获得《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N];光明日报;2011年
5 钟新;8家中央媒体签署互联网视听服务自律公约[N];中国税务报;2008年
6 人民网 董海博;网上群众路线:老法宝焕发新生机[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3年
7 小玻;崛起的草根话语权[N];21世纪经济报道;2008年
8 潘敬文;新规月底施行 视频业面临洗牌[N];中国改革报;2008年
9 本报记者 刘彬;驱散互联网“雾霾”不能等[N];光明日报;2014年
10 本报记者 张音 王舒怀;在网络空间寻找真实秩序[N];人民日报;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鲁s,
本文编号:25797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25797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