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突发事件传播的“公共化”演化进路探索——评《中国突发事件传播模式研究》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兵娟;传播模式与个体互动[J];新闻爱好者;2003年11期
2 汪永奇;钱杭园;张佩成;;贝罗传播模式在广告中的应用[J];当代传播;2006年01期
3 陈跃刚;吴艳;;关于媒体传播模式与传播特性的研究[J];企业活力;2006年06期
4 杨伟光;;新传播模式:非传统媒体传播[J];中国广告;2007年11期
5 杨超;汪凌勇;;网络化科学传播模式发展趋势及其对图书馆服务的影响[J];图书馆学研究;2010年09期
6 汪守金;钱颖;李文慧;郭昆;;基于话题的微博传播模式与特性研究[J];情报杂志;2013年06期
7 邵培仁;;关于传播模式的思考与构想[J];淮阴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年03期
8 喻国明;;实现传播模式由告知式向定制式转变[J];新闻实践;2002年07期
9 曾耀农,滕焕强;传播模式美的概括[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10 李茸 ,刘辰子;研究重大体育赛事的传播模式[J];传媒观察;2005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师曾志;;网络环境下传统学术传播模式的变革及构建[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4年
2 罗兰秋;;“体育小广告赛事大语境”传播模式研究-以《体坛周报》为例[A];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4)[C];2011年
3 孙剑;;5W传播模式的资源位分析[A];中国传媒经济(第三辑)[C];2006年
4 刘淑梅;李淑云;;论哈罗德·拉斯韦尔“五W”传播模式视野下的托马斯·阿奎那美学思想[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邢宇皓;李大光教授指出——“灌输式”科学传播模式亟待转型[N];光明日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杨敏 编译;技术进步更新知识生产与传播模式[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3 中科院研究生院教授 科学传播中心主任 李大光;科学传播模式亟待转型[N];光明日报;2010年
4 王云峰;大众参与型传播模式下媒体应注意的问题[N];中华新闻报;2006年
5 高菲邋陆地;中国电视媒体的转型与创新[N];中华新闻报;2007年
6 本报记者 李鹤;传统媒体移动化步伐加速[N];人民日报;2014年
7 郑轶 陈璐瑶;“微”搜索,无底线?[N];人民日报;2012年
8 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 李卫东;云传播:信息传播新模式[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9 陈力丹 孟祥晨;“五W”——一个简单而便捷的传播模式[N];学习时报;2004年
10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 范以锦;向全媒体转型中的创新与坚守[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孙静;新媒体视域下当代宗教传播模式与传播效果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6年
2 滕朋;从组织传播到大众传播[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亓甜;个体间知识传播模式及其对组织知识传播影响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2 范皓;上海对外传播工作中非媒体传播模式的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6年
3 石闻悦;“新东方”教育微博传播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5年
4 余索;新媒体环境下知识传播模式的探索[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5 廖思琦;网络科普传播模式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6 胡少雄;基于微信平台的公益传播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5年
7 卢林茜;网络定制传播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5年
8 刘浩轩;新媒体环境下交互式危机传播模式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5年
9 郭春亮;众筹新闻:问题与规制[D];西南政法大学;2015年
10 李芊满;新一轮韩剧热播现象分析[D];吉林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5801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25801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