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新闻传播论文 >

中国耽美文化的大众化传播路径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18 18:16
【摘要】:近年来,男男暧昧的情节在影视剧中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并且这些影视剧均获得了大量女性群体的关注,她们不仅会按时收看,还会在观看后将某些情节截取、拼接后,创造出文字、音乐、视频等形式的二次作品,扩大原有的暧昧,并在新媒体上乐此不疲地传播分享。影视剧男男暧昧盛行现象的背后体现的是一种独特的青年亚文化——耽美文化的大众化传播的结果。中国耽美文化的主要创造与传播的群体是“腐女”,初期的腐女群体大部分是在主动搜寻耽美作品,以满足自己的兴趣需求,互联网时代下她们获得新媒体技术赋权,创造出具形式多样化且有中国特色的耽美作品,由此不断扩大群体自身的影响力,从而获得各方的关注。腐女群体的扩大,商业消费的有意引导,耽美文化逐渐由小众圈子传播到大众。目前学术界对耽美文化的专题研究较少,相关研究结果主要围绕腐女群体的形成原因及特点、基腐文化的盛行与文化消费等方面展开,其研究结果给作者些许行文思路,对本文的撰写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然而,在阅读相关资料时发现,有关耽美文化的传播路径以及耽美文化大众化传播的详细研究文献几乎没有。近年来随着公众对耽美的宽容度增加,耽美符号的泛化使用,媒体的借势营销,耽美文化的传播从小众转向大众化。此外,耽美文化作为典型的女性青年亚文化,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女性青年群体的文化消费诉求,尤其是耽美男色审美在娱乐业的蔓延,各大媒体的迎合,反映出女性群体的消费能力受到公众的重视与认可,同时新媒体的助力,让女性有了更好的发展空间去表达和满足自身的文化需求。具有耽美文化特征的媒介产品在各类平台流行,这种现象,应该给予极为重要的关注,研究其大众化传播路径显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本文将从四个部分分析中国耽美文化的传播路径。首先,通过分析中国耽美文化的形成轨迹、文化特征以及文化产业的现状,浅析耽美文化在中国传播的背景;其次,从耽美文化的传播主体入手,研究腐女群体的群体结构、话语风格、独特符号等以及参与建构耽美文化的方式,以求找到传播路径。由此总结出中国耽美文化在中国大众化传播的两条主要路径:互联网长尾效应的群体内部共享传播和消费主义狂欢的商业化媒介传播。
【学位授予单位】:江西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G206;G12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祝颖;张梦;;身份认同视野下耽美迷群的网媒使用——以百度腐女贴吧为例[J];新闻世界;2015年11期

2 张婧易;;腐女:“男色”消费时代与女孩们的乌托邦[J];名作欣赏;2015年19期

3 沈晓晓;;新媒体中的腐女亚文化及其商业收编——以“春晚CP”为例[J];新闻世界;2015年05期

4 余明泾;黄克非;;青年亚文化的传播路径研究——以“森女”现象为例[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01期

5 刘彬彬;颜晨璐;;当前影视剧创作中的“腐女文化”辨析[J];电影评介;2014年07期

6 陈力丹;霍仟;;互联网传播中的长尾理论与小众传播[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04期

7 侯秋霞;萧凯欣;;“腐女”性别角色及自我和谐状态研究[J];韶关学院学报;2013年01期

8 朱子昊;王若星;;父亲角色的缺席——“腐女”自身特性研究[J];科技信息;2012年34期

9 张博;;父权的偷换——论耽美小说的女性阉割情结[J];文学界(理论版);2011年09期

10 田钿;宋雁慧;;妥协与收编:青少年亚文化的终结方式?——以中国“80后”亚文化为例[J];思想理论教育;2010年2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贾凤芹;刘娟;;腐女人格特质及影响因素的研究[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孙姗姗;耽美社群与女性空间建构[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2 柴莹;中国大陆网络耽美文化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5890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25890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987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