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新闻传播论文 >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网络舆论传播模型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19 17:25
【摘要】:互联网的普及使得每个人都拥有了话语权,人们不再是信息的被动接收者,而是成为了信息的传播者,网络舆论应运而生。一些能引起人们共鸣的以及与人们切身利益相关的社会事件,通过网民的热评、热议、转载最终形成网络舆论。“我爸是李刚”“杭州70码”等网络舆论事件的发生都产生了极坏的社会影响。但是目前针对于网络舆论传播过程的研究更多的是定性的研究,主要是通过对网络舆论的特点、传播途径以及形成机制的分析,提出一些相关的解决舆论问题的定性对策。为此本文采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将网络舆论传播过程看成完整的系统,针对于网络舆论进行定量研究。本文根据网络舆论热度影响主体的不同,将整个系统划分成四个子系统,事件作用子系统、媒体作用子系统、网民作用子系统、政府作用子系统,然后利用系统动力学理论分别建立各子系统的因果回路图、系统流图。在此基础上借助系统动力学软件对所建模型进行模拟,并根据运行的结果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本文首次采用系统动力学对网络舆论进行定量研究,并采用问卷调查法、专家打分法等数据处理方法确定模型中数据的权重及常数变量的值。定量的研究使得网络舆论的控制、引导更加的具有针对性。
【图文】:

中国网,普及率,互联网


第一章 绪论1.1 选题背景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带来了互联网的高普及率、高影响力。它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理念。互联网成为人们获取信息最常用的媒介。网络的快速发展,以及互联网的低门槛、便捷等特性,使得网络社会的进程进一步加快。通过我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1]可以看出,我国网民的规模已经非常庞大,互联网的普及率也达到了很高的水平。2005 年到 2013 年这短短的几年时间里,网民的数量就增长了近六倍,如图 1.1 所示。手机的便携、快捷、智能等特性,使得手机网民数量异军突起。手机的广泛使用,使得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发布舆论,舆论的传播速度也大大的加快。

趋势图,知网,文献研究,趋势图


河北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3 研究创新点通过中国知网,以“网络舆论”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可以发现我国对网络舆论的研究从 2002 年以后开始,,从 2008 年以后文献数量迅速增加,并且呈持续上升之势,如图 1.2 所示。但是整体对网络舆论进行研究的文献数量还是偏少,而且文献基本上都是定性的对网络舆论进行研究,因此本文的最大创新之处利用系统动力学针对网络舆论传播过程进行定量分析。其次本文将系统动力学与其它分析法相结合,利用其它分析法确定网络舆论传播模型中相关变量的权重,然后再利用系统动力学对网络舆论传播进行动态的分析。系统动力学方法与其它分析方法相结合进行分析,使得建立的网络舆论传播的模型更加合理。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20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其藩;系统动力学的理论与应用(一)[J];国外自动化;1985年06期

2 王其藩,车宏安,张晓波;系统动力学的理论与应用[J];控制与决策;1986年03期

3 王其藩;系统动力学的理论与应用(二)[J];国外自动化;1986年01期

4 ;一九八六年系统动力学会议在上海举行[J];经济数学;1986年03期

5 姚勇;《反馈系统动力学》简介[J];控制理论与应用;1987年02期

6 裴伟民;;1987年国际系统动力学会议介绍[J];控制与决策;1988年01期

7 刘景韬;系统动力学及其在化工上的应用[J];化工进展;1990年02期

8 汪定伟;1990年系统动力学国际会议述评[J];控制与决策;1991年03期

9 杨则正;系统动力学论证,方法和应用:述评[J];管理科学文摘;1996年01期

10 王其藩;系统动力学的理论与应用(五)[J];国外自动化;198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其藩;;系统动力学理论、方法的发展与延拓[A];复杂巨系统理论·方法·应用——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4年

2 徐鉴;;时滞诱发的系统动力学行为分析[A];第二届全国动力学与控制青年学者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3 贾英宏;;多柔体系统动力学的发展现状与相关问题[A];第四届全国动力学与控制青年学者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4 裴伟民;刘树安;徐梅;徐绍良;李长辉;;系统动力学——复杂问题决策的工具[A];科学决策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六次年会论文集[C];1990年

5 甄富允;杜国志;;系统动力学在决策支持系统中的应用[A];复杂巨系统理论·方法·应用——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4年

6 刘宇熹;杨波;;微分方程定性理论与系统动力学模型分析方法[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研究新进展——第8届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7 徐向阳;石刚;;系统动力学在汽车市场预测中的运用和研究[A];21世纪中国汽配市场论文集(四)[C];2007年

8 贾仁安;涂国平;陆伟锋;管春;;用系统动力学研究复杂系统问题的方法论及其功能[A];西部开发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12届年会论文集[C];2002年

9 黄贤凤;王建华;;区域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系统动力学研究——以江苏省为例[A];2006年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6学术年会青年学者论坛专辑[C];2006年

10 贾伟强;;系统动力学在危机管理中的应用[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35:现代社会危机管理与风险决策[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本报通讯员 施教 本报记者 钱红艳;系统思考,给学生一种观察世界的全新眼光[N];南京日报;2010年

2 徐传德 南京市教育局局长、中共南京市委教育工委书记;系统思考创新应用进课堂[N];中国图书商报;2010年

3 丁志军;思考层次的进化与思维的革命[N];中华读书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宏江;公共项目管理过程的系统动力学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2 李济;可换系统动力学与格点系统的扩散轨道[D];南京大学;2012年

3 李晶;基于系统动力学的高管股权激励问题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3年

4 贾启君;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复杂供应链系统协同策略建模分析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5 孟令兴;系统动力学建构下交通枢纽型经济的发展理论与实证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6 于游洋;基于复杂网络的博弈系统动力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7 钟立新;基于博弈模型的复杂系统动力学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8 宋喜斌;基于系统动力学的煤炭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4年

9 刘波;海洋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学机制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成洪山;广州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系统动力学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2 赵鹏;系统动力学在软件项目成本管理中的应用[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3 张普成;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城市休闲分析[D];湘潭大学;2008年

4 陈冬华;基于系统动力学的信息系统安全风险管理的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5 尤式君;基于系统动力学的高校竞技人才培养研究[D];宁波大学;2012年

6 张淑艳;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影响因素分析[D];太原科技大学;2013年

7 高倩;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制造企业物流成本控制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3年

8 林伟新;多柔体系统动力学建模及数值方法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9 徐海霞;基于系统动力学的铝型材项目经济评价[D];江西理工大学;2010年

10 张雪琪;基于系统动力学的A生产企业二级库存控制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5904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25904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215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