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新闻传播论文 >

西北少数民族地区新闻传播与国家认同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05 22:00
【摘要】:本文以2008年、2009年在西藏、新疆爆发的“3,14”、“7,5”事件为切入点,从发展传播学角度提出西北少数民族地区新闻传播与国家认同的逻辑命题,从而使国家发展与民族团结成为本文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之所在。本文在西北民族社会发展与媒介变迁的时空中,用田野调查方法和定性分析方法以及理论思辨方法探讨少数民族新闻传播与国家形象形塑的问题,针对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媒介市场化运作机制与国家认同出现矛盾与和谐这一认知关系,围绕西北少数民族地区新闻传播媒介发展呈现出二元竞争格局、非均衡发展态势的核心问题进行论述:一是以党报、党台为主的主流媒体(汉文媒体)和以党报、党台为主的主流媒体(民文媒体)形成二元竞争格局;二是以党报党台为主的机关报、台主流媒体与专业报、对象报、台等非主流媒体形成二元竞争格局。这种竞争格局,看似党报党台在起舆论导向作用,然而残酷的市场竞争使人们很容易忽略国家认同的最高追求,使娱乐消费成为生活的主流,而使国家认同甚或流于形式和偏失,形成国家所需的意识形态一手弱、市场经济放任自流的娱乐消费一手强的非均衡发展态势。这种市场经济中社会生活趋于娱乐消费和国家认同趋于柔弱的矛盾制约了西北少数民族地区新闻传播和国家认同的健康发展。因此,消化、克服并使其朝向有利于社会和谐、进步发展就成为我国新闻传播舆论引导的关键。 对此,本文认为西北少数民族地区新闻传播应建构、完善“一体两翼”的平衡机制,利用媒介作为党和政府舆论工具和喉舌机关的“一翼”与媒介市场化生存的“一翼”并统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一体”并将其和谐统一起来形成平衡机制,以此作为物质基础来负载国家认同,同时以公民教育通过大众传播加以导向和强化,使民族认同、文化认同、宗教认同等相关认同向以国家认同为主导的方向转化和转型。 本文在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媒介市场化机制与国家认同方面有所新意或创新,认为应构建、完善“一体两翼”的平衡机制是增强国家认同的基础,同时认为大众传播所负载的公民教育是强化国家认同的关键,国家在媒介市场化中力戒其负面影响对少数民族地区媒介造成的伤害。
【学位授予单位】:武汉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G20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姜鹏;民族主义与民族、民族国家——对欧洲现代民族主义的考察[J];欧洲;2000年03期

2 纪小春;;青海新闻发展史研究的源流及特征[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3 韩震;;全球化时代的公民教育与国家认同及文化认同[J];社会科学战线;2010年05期

4 郑红娥;宋冉冉;;风险社会的研究述评[J];社会主义研究;2009年06期

5 陈壁生;;民族主义与民族国家建构[J];社会科学论坛;2006年09期

6 李仲先;;少数民族近现代社会转型研究——以四川省攀枝花市少数民族社会转型为例[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7 陈茂荣;;论“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J];学术界;2011年04期

8 彭伟步;;美国少数族群传媒关于族群和国家认同的研究[J];太平洋学报;2009年10期

9 彭伟步;;全球化对少数族群传媒权益维护与族群认同的影响[J];世界民族;2009年05期

10 时汉生,伍期胜;我国社会主义宗教理论研究综述[J];社会主义研究;1991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顾媛婷;《人民日报》少数民族新闻报道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6986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26986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ed2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