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论述的传播伦理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21 14:15
全球化进程让麦克卢汉的“地球村”从遐想变为现实,世界各国联系日益紧密,和平发展成为时代主旋律。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犹如猛地踩下一脚“急刹车”,让快速行驶的全球化列车停滞原地不前。全球经济疲软和全球问题多发,逆全球化的“黑天鹅”事件频发,现行的全球治理体系失灵,构建新型的国际秩序治理体系的呼声日益高涨。面对新挑战,基于国内实情和国际形势的全球视野,习近平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理念,迎合世界人民的利益诉求,贡献世界性的“公共产品”以协调国际关系。自习近平成为中国最高领导人以来,在许多重大的国内和国际场合有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论述,己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外交思想的最新体现,对于促进全球正义实现人类的生存发展具有重大的伦理价值,勾画出人类未来发展的理想蓝图。本文主要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传播场域、伦理本原、伦理内涵、蕴涵的新型伦理观和具体构建的传播路径等几个主要方面进行研究。第一章是基于传播场域理论,详细阐述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具体所处的传播场域。第二章是从文化之源、伦理之基、实践之路三个方面剖析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本原。第三章是通过梳理习近平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论述的时间脉络,揭示其本质意涵。第四章是具体论述了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蕴涵的新型伦理观。第五章是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具体传播路径和方式。以此对习近平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论述有较为系统地伦理认识和伦理认同。
【学位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D820;G206
【部分图文】:
图1: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研宄的学科分类??数据来源:中国知网(截止时间2018年12月31日)??根据中国知网数据绘制成图1。可见,将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文献进行学科划??分,中国政治与国际政治学科背景远远超其他学科,达到1784篇,经济体制与改??革268篇居第二名,文化146篇居第三名,马克思主义105篇居第四名,新闻与传??播学科也有77篇,其余也都维持在几十篇的数量。这说明,对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研宄虽所起色,积累一定成果,但仅局限在几个学科中,研宄视角和研究内??容还较为单一,而博士论文仅为3篇也佐证了这一思想理念在当今学术圈研究的深??度和层次有待挖掘,可研宄内容和研究空间还很大。??(一)国内研究现状??1.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渊源??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理论渊源,国内学者主要有三种学说:一是中国传??统文化之说
图2: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研究的硕士论文学科分类??数据来源:中国知网(截止时间2018年12月31日)??1.选题角度新颖。根据中国知网数据库分析得到图2。可见,在硕博论文学术??研究中,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研究涉及学科大部分是政治学和马克思主义学,涉及??到新闻传播学或是传播伦理的研宄为零。本文以传播学的学科背景,以传播伦理的??视角进行研宄,一定程度上具有新颖性。??2.内容结构创新。本文在结构上主要由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传播场域、伦理本原、??实质内涵、伦理价值、传播路径等几个方面,内容涉及传播学和伦理学的学术理论,??还兼顾政治传播和国际传播的特点。同时,还梳理了该理论形成的时间脉络,提出??了构建该理论的传播路径,具有结构、内容和理论的创新。??(二)不足之处??笔者对于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认识不够系统,把握还不够到位,收集??和分析文献资料和数据能力不足,对于一些前沿的最新的学术成果可能没有及时进??行内容补充,都会导致本文的内容和逻辑上存在一些不足。撰写的论文可能多留于??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2893123
【学位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D820;G206
【部分图文】:
图1: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研宄的学科分类??数据来源:中国知网(截止时间2018年12月31日)??根据中国知网数据绘制成图1。可见,将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文献进行学科划??分,中国政治与国际政治学科背景远远超其他学科,达到1784篇,经济体制与改??革268篇居第二名,文化146篇居第三名,马克思主义105篇居第四名,新闻与传??播学科也有77篇,其余也都维持在几十篇的数量。这说明,对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研宄虽所起色,积累一定成果,但仅局限在几个学科中,研宄视角和研究内??容还较为单一,而博士论文仅为3篇也佐证了这一思想理念在当今学术圈研究的深??度和层次有待挖掘,可研宄内容和研究空间还很大。??(一)国内研究现状??1.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渊源??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理论渊源,国内学者主要有三种学说:一是中国传??统文化之说
图2: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研究的硕士论文学科分类??数据来源:中国知网(截止时间2018年12月31日)??1.选题角度新颖。根据中国知网数据库分析得到图2。可见,在硕博论文学术??研究中,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研究涉及学科大部分是政治学和马克思主义学,涉及??到新闻传播学或是传播伦理的研宄为零。本文以传播学的学科背景,以传播伦理的??视角进行研宄,一定程度上具有新颖性。??2.内容结构创新。本文在结构上主要由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传播场域、伦理本原、??实质内涵、伦理价值、传播路径等几个方面,内容涉及传播学和伦理学的学术理论,??还兼顾政治传播和国际传播的特点。同时,还梳理了该理论形成的时间脉络,提出??了构建该理论的传播路径,具有结构、内容和理论的创新。??(二)不足之处??笔者对于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认识不够系统,把握还不够到位,收集??和分析文献资料和数据能力不足,对于一些前沿的最新的学术成果可能没有及时进??行内容补充,都会导致本文的内容和逻辑上存在一些不足。撰写的论文可能多留于??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肖晞;牛勇;;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对中国外交的影响[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周雯雯;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8年
2 夏天;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D];聊城大学;2017年
3 冯建斌;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及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定位研究[D];太原科技大学;2017年
4 陈明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山东大学;2017年
5 李珺;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研究[D];辽宁大学;2017年
6 刘栋;马克思“自由人联合体”思想及其当代性研究[D];兰州大学;2017年
7 刘嘉琳;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及存在问题研究[D];延边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8931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28931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