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新闻传播论文 >

《国家宝藏》的民族文化记忆建构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21 16:00
   作为传播民族风貌和文化内涵的重要媒介,电视文化类节目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构民族集体意识及文化自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诗词、汉字、成语、书信及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民族文化记忆得以世代相传的文化符号,也是电视文化类节目源源不尽的创作源泉。2017年末,中央电视台推出《国家宝藏》节目以中华民族文明基因——文物为表现主体,融合了演播室访谈、纪录片、戏剧等多种艺术形态,以综艺为外壳、以文化为内核,以记录为手段,用真人演绎历史故事的形式为观众建构了一个绚丽多姿、和谐包容的古代中国社会图景,从而激活了观众深藏心底的民族文化记忆。本文以《国家宝藏》为研究对象,探索主流媒体在新的媒介环境下参与文化记忆生产与建构的实践,分析其如何利用历史文物进行民族文化记忆的文本生产,选取哪些符号激活记忆,又如何通过影像叙事来重塑记忆,从而梳理出该节目建构民族文化记忆的媒介制度。全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首先探讨当前电视文化类节目产生和发展的社会语境,阐释其建构民族文化记忆的迫切性与重要性,并对《国家宝藏》节目的创新传播策略作出具体分析。第二部分主要对《国家宝藏》的记忆符号进行分析,从符号系统和符号类型两个层面展开,阐明该节目是如何通过选择民族国家发展中独特的记忆符号,在视觉和听觉的双重召唤下激活观者的文化记忆的。第三部分对《国家宝藏》进行记忆叙事分析,主要从叙事主体、叙事视角及叙事技巧方面对该节目予以分析。第四部分从民族精神及伦理内涵两个维度切入,对《国家宝藏》进行记忆价值分析,探讨该节目所内蕴的核心文化指向。在对《国家宝藏》中记忆符号、记忆叙事和记忆价值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第五部分试图挖掘《国家宝藏》建构民族文化记忆的意义,并对其创作误区进行反思,以期对新的媒介环境下民族文化记忆的建构提供借鉴。
【学位单位】:山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G222
【部分图文】:

收视率,国家


图 1.1 《国家宝藏》首播收视率统计数据来源:CMS 媒介研究精深的内容挖掘、独具一格的故事化情节与“记录式综艺”的节目模式等,国家宝藏》一经播出就引发了社会各界的热烈讨论,电视收视率更是节节攀SM 媒介研究 52 城收视调查数据统计,《国家宝藏》第一季平均收视率高达 0.5收视率一直稳定在 0.44%—0.61%之间,最后一期“国宝特展之夜”的收视到了惊人的 0.63%。新媒体方面,《国家宝藏》的热度也持续走高。据统计019 年 2 月 8 日,该片在央视网的播放量达 4.56 亿次,在弹幕视频网站 b播放量超过 1000 万次,收获评论 5100 余条,豆瓣评分更是达到综艺节目所 9.5 分,可谓赢得了年轻观众的心。“《国家宝藏》以现代的视角、新潮的了博物馆的前世传奇和今生故事,进一步让广大观众特别是年轻一代,点燃传统文化的喜爱与探索,也激发了观众对传统文化的思考与传承。”①对于藏》的成功,中央电视台副总编辑朱彤这样评价。

电视传播,符号系统


图 2.1 电视传播的符号系统结构言符号系统言是思维的“外壳”。语言符号的最大特征体现为在线性的演绎式,使人们的思想得以进行完整的逻辑表述。在文明传承及文化号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尤里·洛特曼将文化视为“一个集体不强调的是文化记忆对抽象的语言文字符号的依赖。扬·阿斯曼也在建构集体文化认同方面的作用,认为“对于建构集体来说,语。集体是建立在一些社会交往形式上的,而语言使这些方式成为度来看,语言符号包括视觉符号(文字语言)和听觉符号(有声1)视觉符号《国家宝藏》的语言符号中,视觉符号包括两类:一是画面内的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邵珠春;;美育视角下《国家宝藏》的审美意象、叙事创新与美育启示[J];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19年05期

2 朱杰;;如何让文物活起来?——央视《国家宝藏》节目成功要素分析[J];当代电视;2019年01期

3 杨静坤;;传播学视角下《国家宝藏》的创新探析[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8年23期

4 蔡霞贝;;寻古语“前世今生” 探课程育人新路——借力《国家宝藏》盘活教材经典[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9年08期

5 侯隽;;专访《国家宝藏》第二季主创团队:打破“第二季魔咒”,希望节目就像维密秀[J];中国经济周刊;2019年03期

6 金晨晨;;《国家宝藏》:传统文化与现代综艺的碰撞[J];戏剧之家;2018年20期

7 潘崎铭;王慧灵;;从《国家宝藏》看文博类品牌传播和文化传承[J];戏剧之家;2019年14期

8 邱子敏;;《国家宝藏》成功因素探微[J];传媒论坛;2019年08期

9 段颖;;浅议《国家宝藏》“以人为本”策略对博物馆展览策划的借鉴意义[J];中国博物馆;2019年02期

10 屈晓平;;从《国家宝藏》看地方频道如何进行节目创新[J];新闻前哨;2019年08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叶美慧;央视文博综艺节目《国家宝藏》的叙事研究[D];新疆大学;2019年

2 朱斌;电视节目《国家宝藏》的中国古典美学意蕴与表现手法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9年

3 梁卫卫;仪式传播视域下《国家宝藏》的节目形态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9年

4 李卓娢;文博类节目《国家宝藏》的传播效果研究[D];河南大学;2019年

5 陈梦星;《国家宝藏》的文化认同建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9年

6 张伊昌;《国家宝藏》与中华文化集体记忆的书写和重构[D];湖南师范大学;2019年

7 米雅璐;《国家宝藏》的民族文化记忆建构研究[D];山西大学;2019年

8 谈雨婷;文化类综艺节目《国家宝藏》小剧场的叙事分析[D];厦门大学;2018年

9 夏妍;接受美学理论视域下《国家宝藏》传播策略探究[D];郑州大学;2019年

10 张帆;传统文化遇上年轻用户:《国家宝藏》在Bilibili网站的传播研究[D];郑州大学;2019年



本文编号:28932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28932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41f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