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新闻传播论文 >

扩版背景下《人民日报》“人民时评”专栏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23 17:11

  本文关键词:扩版背景下《人民日报》“人民时评”专栏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新闻评论,作为报纸的旗帜与方向,是一张报纸思想水平及其定位的集中体现。新闻时评是新闻评论的一种文体,它以对新闻事件及社会热点话题进行快速、深刻的评论见长,是现今媒体尤其是纸质媒体进行舆论引导、舆论监督的一种重要手段。“人民时评”作为我国第一大党报时评专栏,在党报时评中独具代表性。在媒体众多的观点时代,面对舆论纷繁复杂的环境,党报时评以其绝对的权威性及公信力给予读者真正的声音——党心与民意的发声,它肩负着党报的责任与义务,以自身独有的特色发表时评文章,表达有深度、有高度、有维度的时评观点,为社会的稳定及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2013年《人民日报》进行扩版改革,创设评论版,它以聚零为整的规模效应为党报评论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扩版后的“人民时评”进一步推动了党报时评的发展,在选题、立意、论证、形式等方面独具特色,切合时代脉搏、引导公众舆论;把握关键时机、解读时事新闻;摆明正确立场、加强思想论证;注重深入浅出、表达灵活多样,这些对当下党报时评具有积极启示和借鉴意义。当然“人民时评”专栏也有其不足之处,如评论领域分布不均、作者身份结构单一、缺乏畅通反馈渠道、报网时评互动不足等,应该进一步加以改进,丰富时评类别、加强队伍建设、建立畅通的反馈渠道、加强报网时评的整合传播等,使其成为时评界的优秀典范。
【关键词】:人民时评 专栏特色 时评发展
【学位授予单位】:渤海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212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绪论10-14
  • (一)研究缘起10
  • (二)研究意义10-11
  • (三)研究框架和研究方法11
  • (四)文献综述11-14
  • 一、《人民日报》“人民时评”专栏概述14-20
  • (一)“人民时评”专栏的创办14-15
  • (二)扩版背景下“人民时评”专栏的发展15
  • (三)“人民时评”专栏的社会效果15-20
  • 1.舆论导向的引领者16
  • 2.舆论监督的推动者16-17
  • 3.人文关怀的传递者17-18
  • 4.党性原则的传播者18-20
  • 二、当下《人民日报》“人民时评”专栏特色研究20-34
  • (一)选题的及时性与贴近性20-25
  • 1.紧跟社会热点关注社会民生20-23
  • 2.遵循“三贴近”做好上与下的统一23-25
  • (二)立意的新颖性与思想性25-28
  • 1.用精准事实力证观点准确无误26
  • 2.以独到见解确保常规话题凸显新意26-27
  • 3.以全局观念提升时评思想力27-28
  • (三)论证的说理性与条理性28-30
  • 1.有理有据说理透彻有力28-29
  • 2.结构严密条理清晰可见29-30
  • (四)形式的简明性与灵活性30-34
  • 1.短文精论的品牌化塑造30-31
  • 2.平易近人的写作文风31-32
  • 3.新视界下灵活运用新词风32
  • 4.软硬文本的巧妙转换32-34
  • 三、扩版前后“人民时评”的差异性研究34-40
  • (一)评论版面化,突显时评地位34-36
  • (二)增加反腐时评,跟进社会形势36-37
  • (三)注重缘事而发,强化选题事件性37-38
  • (四)彰显民生主体,服务大民生格局38-40
  • 四、《人民日报》“人民时评”对当下党报时评发展的启示40-44
  • (一)切合时代脉搏,引导公众舆论40-41
  • (二)把握关键时机,,解读时事新闻41
  • (三)摆明正确立场,加强思想论证41-42
  • (四)注重深入浅出,遵循灵活多样42-44
  • 五、《人民日报》“人民时评”专栏的不足及改进建议44-49
  • (一)“人民时评”专栏的不足分析44-45
  • 1.评论领域分布不均44
  • 2.作者身份结构单一44-45
  • 3.缺乏畅通反馈渠道45
  • 4.报网时评互动不足45
  • (二)“人民时评”专栏的改进建议45-49
  • 1.丰富时评类别,实现平衡发展45-46
  • 2.吸纳不同声音,加强队伍建设46-47
  • 3.建立反馈渠道,打造话语平台47
  • 4.报网优势互补,加强整合传播47-49
  • 结语49-50
  • 参考文献50-51
  • 附录51-52
  • 致谢52-53
  •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53-5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天真;试论新闻评论的特殊价值[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2 程道杰;试论新时期新闻评论的发展走势[J];新闻爱好者;2000年02期

3 ;新闻评论中的“亮点”[J];新闻与写作;2000年08期

4 王明生;联想:新闻评论与读者的桥梁[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S3期

5 李一军;营造新闻评论的事趣[J];声屏世界;2000年03期

6 李晓峰;试论新闻评论中的“亮点”[J];新闻前哨;2000年01期

7 陈曦;高擎旗帜 铸造灵魂——对新时期新闻评论地位作用的再认识[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6期

8 贝莉莉;;新闻评论的平民化与旗帜意识[J];新闻三昧;2000年10期

9 钱国宏;;擦亮新闻评论的“眼睛”[J];记者摇篮;2000年07期

10 吴震华;新闻评论说理的幽默技巧[J];新闻爱好者;2001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肖鸿波;唐敦挚;娄本峰;;体育新闻评论的发展趋势研究[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7年

2 覃信源;赖宏达;;《谈网民新闻评论心理》[A];第五届全国新闻与传播心理研讨会暨中国心理学会新闻与传播心理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3 曹光煜;;当前报纸政论性新闻评论在舆论监督中的特点及问题[A];中国传媒大学第六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4 胡沈明;;新闻定义新考——关于新闻定义中到底该不该包含评述的思辨[A];中国传媒大学第三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运炽;新闻评论的舆论引导功能[N];中华新闻报;2003年

2 亢振洲;试论新闻评论的新闻性[N];中华新闻报;2006年

3 杨冶青;新闻评论的取舍原则[N];甘肃日报;2007年

4 复旦新闻学院院长、教授 赵凯;新闻评论要谨防评多论少[N];嘉兴日报;2007年

5 李家连;新闻评论的地域指导性[N];中华新闻报;2008年

6 乔新生;新闻评论中的定性与定量分析[N];中华新闻报;2008年

7 龚立堂;媒体的影响力离不开新闻评论[N];中华新闻报;2008年

8 杨恒;新闻评论引导舆论的原则[N];甘肃日报;2010年

9 孙宏波;如何增强新闻评论的可读性[N];吉林日报;2010年

10 王廷昕 贵州电视台;新闻评论也应与时俱进[N];经济信息时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胡沈明;现代新闻评论宽容意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2 董育宁;新闻评论语篇的语言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3 尚媛媛;法治认同建构中的新闻评论作用机制与表现[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4 张莹;在线新闻评论的情感分析研究[D];南开大学;2013年

5 翁玉莲;报刊新闻评论话语的功能语法分析[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雪;博客新闻评论的特点及功能研究[D];河北大学;2007年

2 成瑞艳;博客新闻评论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3 要清华;比喻在新闻评论中的应用研究[D];河北大学;2005年

4 赵强;古代论辩艺术对新闻评论改革创新的借鉴意义[D];河北大学;2005年

5 蓝晖焰;中美新闻评论比较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6 齐亚宁;网络体育新闻评论及其疏导研究[D];西北大学;2007年

7 唐琳;论报纸新闻评论风格[D];湖南大学;2007年

8 周宇;新闻评论在当代的发展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9 陈博宇;我国网络体育新闻评论发展现状及其对策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12年

10 李玉莲;中国市场经济条件下新闻评论的变革与创新[D];湖北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扩版背景下《人民日报》“人民时评”专栏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2274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32274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ac9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