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微博和微信媒体订阅号在突发社会安全事件中的传播机制比较研究 ——以上海外滩踩踏事件为例
发布时间:2021-09-09 12:46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转型,近年来国内突发社会安全事件发生的频率明显升高,而如何对突发社会安全事件进行报道也是新闻学界和业界始终绕不开的话题。受到社会大环境和体制制度等多重因素的制约,传统媒体机构时常在报道重大突发社会安全事件时,难以发挥其最大效用。在媒介融合的大背景下,媒体微博和微信媒体订阅号作为传统媒体机构在新媒体平台发展最为突出的代表迅速风靡国内。笔者主要从传播主体、传播内容和形式、传播路径、传播模式和传播功能等方面对微傅和微信的传播机制及其各自特征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这是本文的一个创新点。本研究主要选择2014年12月31日发生的“上海外滩踩踏事件”为案例,对微博和微信的传播机制进行了较为系统、深入的比较研究。从传播学的角度,采用内容分析、文献研究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社会网络理论为指导,分析了不同主体在突发社会安全事件传播过程中的传播地位差异;结合传统时代的大众媒体,对比了媒体机构在不同平台上的报道方式和内容以及传播路径和传播模式方面的差异;同时论证了微信和微博截然不同的功能设置;进而从话语权力和主体角度分析了突发社会安全事件中二者各自的传播机制独特性。
【文章来源】:华中科技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研究背景及选题综述
1.1 研究背景
1.2 选题意义
2 研究现状与概念阐述
2.1 研究现状
2.2 概念阐述
3 突发社会安全事件在微博和微信订阅号上的呈现
3.1 上海外滩踩踏事件背景
3.2 上海外滩踩踏事件进程分析
4 “上海外滩踩踏事件”在两个平台上的传播机制比较
4.1 从社会网络理论分析传播主体差异
4.2 传播形式和方式差异
4.3 传播路径和模式差异
4.4 传播功能差异
5 突发社会安全事件中微博和微信的传播机制特征
5.1 微博的传播机制特征
5.2 微信订阅号的传播机制特征
6 总结
致谢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微信舆论引导力生成机制探析[J]. 蓝刚. 今传媒. 2014(12)
[2]微信舆论场的生成、效能及引导[J]. 王玉珠. 中州学刊. 2014(10)
[3]媒体微信公众账号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 谢新洲,安静. 新闻战线. 2014(09)
[4]重大事件中微信传播的舆论引导[J]. 陈燕. 新闻界. 2014(13)
[5]微信传播方式、特征及其反思[J]. 靖鸣,周燕,马丹晨. 新闻与写作. 2014(07)
[6]微信在突发事件中的传播功能研究[J]. 陈曦,王伟杰,张政. 西部广播电视. 2014(06)
[7]突发事件的微信传播机制研究[J]. 翟文茜. 中国传媒科技. 2013(24)
[8]微信公众平台:新闻传播变革的又一个机遇——以“央视新闻”微信公众账号为例[J]. 蔡雯,翁之颢. 新闻记者. 2013(07)
[9]微信传播机制与治理问题研究[J]. 方兴东,石现升,张笑容,张静.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3(06)
[10]企业微信营销[J]. 戚蕾,张莉. 企业研究. 2013(11)
博士论文
[1]电视媒体与微博融合传播研究[D]. 曾军辉.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13
硕士论文
[1]微信的传播机制研究[D]. 李阳.西南大学 2014
[2]企业微信营销发展研究[D]. 赵蕻.重庆工商大学 2014
[3]我国房地产企业微信营销策略研究[D]. 蔡群峰.广西师范大学 2014
[4]突发事件中的微博传播机制研究[D]. 孔大为.中央民族大学 2013
[5]微博与传统媒体的比较分析和融合研究[D]. 莫晓艳.华南理工大学 2013
[6]微博的传播机制及影响力研究[D]. 左晓娜.陕西师范大学 2011
[7]突发事件中的微博传播与舆论引导[D]. 孟令俊.华中师范大学 2011
[8]精确传播与媒体竞争力[D]. 龙建.重庆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392118
【文章来源】:华中科技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研究背景及选题综述
1.1 研究背景
1.2 选题意义
2 研究现状与概念阐述
2.1 研究现状
2.2 概念阐述
3 突发社会安全事件在微博和微信订阅号上的呈现
3.1 上海外滩踩踏事件背景
3.2 上海外滩踩踏事件进程分析
4 “上海外滩踩踏事件”在两个平台上的传播机制比较
4.1 从社会网络理论分析传播主体差异
4.2 传播形式和方式差异
4.3 传播路径和模式差异
4.4 传播功能差异
5 突发社会安全事件中微博和微信的传播机制特征
5.1 微博的传播机制特征
5.2 微信订阅号的传播机制特征
6 总结
致谢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微信舆论引导力生成机制探析[J]. 蓝刚. 今传媒. 2014(12)
[2]微信舆论场的生成、效能及引导[J]. 王玉珠. 中州学刊. 2014(10)
[3]媒体微信公众账号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 谢新洲,安静. 新闻战线. 2014(09)
[4]重大事件中微信传播的舆论引导[J]. 陈燕. 新闻界. 2014(13)
[5]微信传播方式、特征及其反思[J]. 靖鸣,周燕,马丹晨. 新闻与写作. 2014(07)
[6]微信在突发事件中的传播功能研究[J]. 陈曦,王伟杰,张政. 西部广播电视. 2014(06)
[7]突发事件的微信传播机制研究[J]. 翟文茜. 中国传媒科技. 2013(24)
[8]微信公众平台:新闻传播变革的又一个机遇——以“央视新闻”微信公众账号为例[J]. 蔡雯,翁之颢. 新闻记者. 2013(07)
[9]微信传播机制与治理问题研究[J]. 方兴东,石现升,张笑容,张静.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3(06)
[10]企业微信营销[J]. 戚蕾,张莉. 企业研究. 2013(11)
博士论文
[1]电视媒体与微博融合传播研究[D]. 曾军辉.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13
硕士论文
[1]微信的传播机制研究[D]. 李阳.西南大学 2014
[2]企业微信营销发展研究[D]. 赵蕻.重庆工商大学 2014
[3]我国房地产企业微信营销策略研究[D]. 蔡群峰.广西师范大学 2014
[4]突发事件中的微博传播机制研究[D]. 孔大为.中央民族大学 2013
[5]微博与传统媒体的比较分析和融合研究[D]. 莫晓艳.华南理工大学 2013
[6]微博的传播机制及影响力研究[D]. 左晓娜.陕西师范大学 2011
[7]突发事件中的微博传播与舆论引导[D]. 孟令俊.华中师范大学 2011
[8]精确传播与媒体竞争力[D]. 龙建.重庆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3921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3392118.html